字號:

農業專家支招:“水路”不通走“旱路”

時間:2010-04-26 11:12   來源:人民網

  在地勢較高、水源無保障的“望天田”,應改水稻為水旱兼用型作物如旱稻,玉米、馬鈴薯、豆類、蔬菜等旱地作物。同時應要避免或減少翻耕,以減少土壤墑情損失,採用坐水種、育苗移栽、硬茬直播、點澆保出苗的技術,點種春玉米、豆類、瓜類等,力爭不誤農時。

  水稻:採用旱育旱管技術培育壯秧;採用播期調控技術推遲育秧時間及栽秧時間;採用水改旱作和水稻旱種栽培保障農業産出;採用抗旱栽秧技術確保水稻栽培;覆蓋、濕潤灌溉、淺水管理等技術節約用水;增施基肥、磷肥促進生長,增強耐旱能力。

  玉米:採用種子包衣、抗旱鍛鍊及藥劑浸種等技術提高種子萌發率;採用地膜及秸稈覆蓋技術減少水分蒸發;採用孔播、雨坑旱播、幹種濕出、提墑播種、貯水秸稈保濕及營養缽育苗、集雨膜側栽培等技術提高萌發率及成活率;採用配方施肥、適期套種、擇期避旱、抗旱增産劑應用等技術增加抗旱能力。

  馬鈴薯:採用整薯播種、保水劑拌種增加成活率;採用種薯處理減少病蟲害發生;採用適當密植、配方施肥增加産量;採用推遲播期,適當深播、地膜覆蓋等技術降低乾旱的不利影響;葉面噴施抗蒸騰劑減少植株水分損失。

  豆類:採用擇期播種保證出苗品質;採用合理密植增加産量;採用橫坡條播促進生長;採用培肥土壤、配方施肥增強産量;調整灌溉期,採用溝灌、畦灌、噴灌、葉面噴施抗旱劑提高水利用效率。

  蔬菜:採用搶茬播種、調整品種結構、反季蔬菜種植增加經濟收入;採用遮陽覆蓋栽培、抗旱劑應用減少用水;採用基質育苗、穴盤育苗,漂浮育苗等提高成活率;採用抗旱劑包衣、氯化鈣浸種、保水劑拌種提高抗旱能力;適時噴施營養液培育壯苗;採用孔植穴植、高壟溝栽提高水肥使用效率。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