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政策解讀:西南乾旱不變一萬億斤糧食生産目標

時間:2010-04-22 14:54   來源:人民日報

  4月19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分析當前農業生産形勢,圍繞應對今年以來異常氣候影響,努力奪取夏收糧油豐收和春耕生産勝利,保持和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提出了進一步扶持農業生産的政策措施。

  農業災害多發重發 生産形勢不容樂觀

  今年農業生産基礎較好,夏收糧油麵積穩中有增,春耕備耕進展順利。農民生産積極性較高,春播糧食作物意向種植面積穩中略增。養殖業生産總體穩定,農産品市場運作正常,農民外出就業數量增加,一季度全國農民現金收入同比增長9.2%。

  但當前農業生産也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最突出的是氣候條件極端異常、農業災害多發重發,給農業生産造成極大困難,農業生産形勢不容樂觀。

  西南地區特大旱災百年一遇,對農業生産和農民收入影響嚴重。西南地區旱情已持續6個多月,時間之長、範圍之廣、損失之重歷史罕見。據農業部農情調度,西南5省(區、市)農作物受重旱面積7345萬畝,其中很大部分絕收。初步預計雲南、貴州、廣西因災損失糧食37.8億斤,損失油菜籽40多萬噸。目前,雲南、貴州、廣西旱情仍未緩解,大春作物播種嚴重受阻。如果旱區不能及時播種,將造成重大的災情和損失。

  北方冬麥區持續低溫,出現了多年沒有的入冬提前與回春推遲“雙碰頭”,對夏糧生産構成現實威脅。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入春以後,全國小麥三類苗面積5300萬畝,比去年增加1100萬畝。此外,江淮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偏多,持續低溫寡照,一些地方還出現嚴重漬害,不利於小麥和油菜生長髮育。

  東北、西北氣溫回升緩慢,春播生産受阻。由於積雪融化慢,土地解凍晚,低窪地塊出現內澇,春耕整地和春播時間普遍推遲7—10天,導致適播期縮短、農時緊張,確保播種品質和面積穩定的難度加大。

  新疆、內蒙古等地遭受歷史罕見寒潮冰雪災害,牲畜飼草料接濟面臨困難。目前,牧場仍被積雪覆蓋,牧草返青比常年推遲20天左右,加之融雪性洪水等次生災害使牧道多處沖毀,牲畜不能正常轉場生産,牲畜飼養面臨青黃不接的危險。

  抓住最關鍵的40天 確保全年糧食生産目標

  針對當前農業生産遇到的特殊困難和面臨的突出問題,為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證全年農産品特別是糧食的有效供給,在加快落實中央已確定的強農惠農政策基礎上,國務院出臺了進一步扶持農業生産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實施冬小麥弱苗施肥、西南旱區覆膜種植和東北水稻大棚育秧補助,增加高産創建補助等。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落實好中央政策,做好春季農業生産各方面工作,全力攻堅克難,全年糧食生産實現1萬億斤以上的預期目標不變。

  目前距離夏糧的大規模收穫還有40天左右,各地要抓住産量形成的這40天,加緊管理,全力抗災,力保豐收。重點是加強分類指導,加強技術服務,加強病蟲害防控,加強防災減災。

  這些扶持政策公佈後,農業部立即組織各級農業部門迅速行動,明確責任,強化監管,確保政策落到實處,補貼資金兌現到位,最大限度調動基層和農民生産積極性。

  推進生豬生産標準化 落實凍豬肉收儲措施

  今年以來,我國生豬價格持續下跌,穩定發展面臨挑戰。據發展改革委、農業部監測,活豬、仔豬和豬肉價格已分別連續下降14周、15周和13周,4月7日全國豬糧比價降至5:1,連續10周低於6:1的盈虧平衡點。雖然近期在政府收儲政策作用下,生豬價格呈企穩回升態勢,但生豬生産依然明顯虧損,養殖場戶生産積極性嚴重受挫。

  為穩定和保護生豬生産能力、進一步扶持生豬生産,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落實凍豬肉收儲計劃,加快豬肉收儲進度。適時啟動對國家確定的生豬調出大縣養殖戶(場)能繁母豬的臨時飼養補貼。

  農業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全面落實國家扶持生豬生産政策,加快推進生豬生産標準化。有關部門要密切關注生豬生産走勢變化,及時發佈市場預警資訊,科學引導養殖戶(場)調整豬群結構,防止大量非正常淘汰母豬。按照《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積極推動落實凍豬肉收儲等措施,穩定市場價格和生産。積極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啟動畜禽養殖標準化創建活動,推廣節本增效養殖管理技術。同時要推進抗災保畜工作,加快落實新疆、內蒙古冰雪災區牲畜飼草料補助政策。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