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雲南53萬噸白糖因旱“蒸發”

時間:2010-04-28 14:46   來源:新華網

  一場60年難遇的旱災使得雲南制糖企業有苦説不出。記者昨日從雲南省商務廳了解到,保守估計,雲南省今年有53萬噸的白糖已伴隨旱災“蒸發”殆盡。而截至目前,這一數字依然在不斷增加。從往年來看,當前正是制糖企業緊張的壓榨期,不過,紅河、臨滄等不少州市的糖企都已提前收榨,不少糖企産量減半。

  現狀:眾多糖企減産過半

  雖然還沒到5月份,但紅河糖業的壓榨車間早已偃旗息鼓,工廠只有銷售人員仍在忙碌。而按照往年的慣例,一般壓榨期會在5月10日左右才會結束。

  “我們提前結束了甘蔗入榨期,大概提早了一個月的時間。”紅河糖業現在已結束了今年春季的壓榨期,大概生産了1萬多噸糖,而在去年同期,公司糖産量為3萬多噸。“幹死了好多,甘蔗收不上來,甘蔗的進廠價也提高了不少。”紅河糖業負責市場行銷的相關人士在談到旱災影響時,用了“沒辦法,我們靠天吃飯”這樣的言辭。

  這位負責人透露,紅河糖業今年甘蔗入榨量為10多萬噸,而去年公司入榨量卻高達25萬噸。儘管兩年的入榨量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但他們依然將收榨期提前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在4月初就已收榨。

  和紅河一樣,臨滄也是此次嚴重受災的地區之一。雲縣農業局披露,甘蔗發生旱災15.68萬畝,成災8.32萬畝,絕收2.85萬畝,其中新植蔗因災需翻種0.97萬畝,預計甘蔗産量比上年減少20.3萬噸。

  自從公司産品遠銷日本後,雲南紅慶糖業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不過,今年這家國內首屈一指的紅糖製造商卻“有苦説不出來”。這家公司在臨滄地區名氣很大,除了自有36000畝的自有甘蔗種植基地之外,往年年産量約為11.5萬噸。“對糖廠來説,甘蔗減産意味著成本大幅增加。”紅慶糖業殷先生透露,相比往年近兩萬噸的優質紅糖、紅糖粉、黑糖産量,今年産量已銳減到6000多噸。

  作為全國前20強也是雲南省大型制糖企業之一的雲南力量生物製品集團,在雲南一共有13家糖廠。對這家企業而言,甘蔗原料是他們的命根子,目前原料已大幅減産。“集團紅河分公司,去年甘蔗原料大概是34萬噸,今年卻只有10多萬噸了,至少減少了一半。”力量生物製品集團宣傳部王虎透露。

  損失:本榨季減産53萬噸

  現在,對省內的糖企來説,下雨幾乎等同於“下錢”,他們最樂意聽見陣陣雷聲。

  根據雲南省糖協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省80%的地區受災,主要集中在紅河、玉溪、保山、臨滄、普洱等地。全省600萬蔗農,損失達12億元。而78家糖廠,開工75家,本榨季預計産糖170萬噸左右,與2008、2009年榨季産糖223.5萬噸相比,減産53萬噸,減幅23.76%。如此算來,這些糖廠的銷售收入將減少26億元左右。

  搶收甘蔗成了當前制糖企業前期的工作重點。為了收購足夠的原料,力量集團此前已兩次提高了收購價格。而紅河糖業今年也大幅提高了甘蔗進廠價,“由去年的每噸200多元提高到了今年的300多元。”

  “下雨就是下人民幣。”王虎説因為甘蔗一般是邊收邊種,但是因為乾旱,新的甘蔗完全種不進去,而“沒了甘蔗,對制糖企業將是致命打擊”。旱災不僅影響了入榨量,增加成本,更讓糖企憂心的還有下一年的原料難以得到保證。

  “據我們了解,今年雲南大部分糖廠都是大幅虧損的,雖然糖價上漲了,但糖價的上漲不足以彌補甘蔗價格的上漲。為了保證農民下一步繼續種甘蔗,不能把甘蔗的價格壓得很低。我們做糖的企業真的是有苦説不出。”王虎感嘆説。

  市場:期貨價呈回落態勢

  在旱災出現前,白糖期貨一度因為價格走勢相對平穩為眾多剛涉及期貨交易的投資者首選品種。不過,受旱災影響,國內白糖期貨價格創下了2006年之後的歷史新高,今年1月5日,白糖1009合約創下了5993元/噸的高價。不過,近幾日隨著旱情的緩解及全球白糖有望豐收等消息的影響,白糖期貨價昨日出現回落態勢,1009合約開盤5124元/噸,盤中最低一度回落到5068元/噸。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白糖價格即將回落,糖企的處境會不會更為艱難?上週日在長城偉業昆明營業部白糖行業分析會上,受邀前來主講的北京布瑞克環球農業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席分析師孫彤建議,雲南糖企短線可看反彈,但中長期應以賣空套保為主。

  在孫彤看來,乾旱這一沉重題材已炒作了大半年,並不足以支援全年糖價走高。短期內由於國際糖價經歷了大幅下跌之後已經釋放了風險,加上現貨商囤糖等因素,短線糖價會有反彈,但展望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的10/11榨季,糖價將以逐步下行的中長期看跌趨勢為主,屆時糖價可能由目前5000元上方的高價區域跌向4000元/噸。

  專家:套期保值減少損失

  孫彤分析,雖然受大旱影響明顯,但雲南産糖量只佔國內1/6左右,而國內産糖量又在全球範圍內不到10%,明年全球糖産量有望大幅增産,一旦國內出現大幅缺口,而糖價又持續在高位的話,海外白糖勢必通過進口渠道大量進入國內市場。即使以目前國內糖價徘徊在5200~5300元左右,進口糖成本在5000元計算,每噸進口糖已經有兩三百元的價格優勢。

  為此,他建議雲南糖企在未來幾個月內應該採取逢高分批建空倉套保的做法,以鎖定目標高價區域的糖價利潤空間。不過,市場中誰也無法預測絕對高點及其出現的時機,做空套保如果進入得太早,也可能在短線反彈中産生大量浮虧,讓企業難以承受,因此一定要採用分批建倉的做法降低風險。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