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廣西旱區“旱情聯繫卡”合民意暖民心

時間:2010-04-09 08:3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南寧4月8日電(記者 王志偉)“水沒了,快拿聯繫卡來,請送水隊來送水!”“快找記錄卡,請疾控中心的人馬上過來!”這是記者近日在廣西旱區各縣採訪時經常可以聽到的話語。

  一張張小小的聯繫卡,雖然樣式和材質各不相同,卻在抗旱工作中發揮了大作用。通過這些卡片的穿針引線,一股股清水被及時送到供水點,又被科學分配到群眾家裏,受到旱區群眾熱烈歡迎。

  4月6日,在位於石山地區的田東縣布兵村隴荷屯,記者看到每家每戶的門口都貼有一張聯繫卡。這張聯繫卡上印有電話號碼和服務內容。

  村民韋小東説,可不能小看這張聯繫卡,旱災發生後,這一張張的聯繫卡發揮了巨大作用,解決了村裏上百人的飲水難題。

  今年2月份,面對旱情的持續蔓延,田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開通了“水情110”應急指揮中心。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五個方面:及時送水、確保水源飲水安全,處理水事糾紛,指導科學生産、監督水利工程進展的安全性等。

  那坡縣龍合鄉的村屯路口、學校門口、市場等地都張貼著一張張特殊的“抗旱名片”。這張“抗旱名片”使用粉紅的普通紙張印刷,上半部分是關於龍合鄉旱情的有關通知,下半部分印著鄉黨委書記和鄉長的電話。

  4月3日,正在協助鄉里的送水車往學校水櫃裏放水的龍合鄉仁合村完全小學校長陸振作告訴記者:“鄉里早就把旱情通知貼到了學校的通知欄裏,裏邊有書記和鄉長的電話。這個特殊的‘名片’很管用,方便我們隨時了解旱情,保障學生飲水安全。”

  記者在龍合鄉忠合村弄幫屯採訪時,看到這樣的情景:在送水車前等水的都是老人和小孩,面對沉重的水桶,這些老人和小孩卻不急不躁。原來,有村裏的年輕人在幫他們挑水。

  正在弄幫屯送水的龍合鄉團委書記黃藍嬌説:“和龍合鄉的其他村屯一樣,弄幫屯因為地處大石山區,生産生活困難,村裏的年輕人幾乎全部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小孩子,他們挑不動水。為了保障讓村裏的老人和小孩及時喝到水,我們專門印製了一批‘愛心綠卡’。”

  “愛心綠卡”上內容包括:家庭人口,在家人口及年齡,牲畜數,鄉里的包村幹部電話、村幹部電話。最為特殊的是,針對無法自行挑水的老人和小孩,“愛心綠卡”上還明確了負責送水到戶的人員的電話。黃藍嬌説:“村幹部選了村裏的幾個在家的年輕人,一對一幫扶,幫需要幫助的家庭把水送到他們的水缸裏去。”

  72歲的村民覃其傑和老伴以及兒子生活在一起。兒子從8歲時開始癱瘓,如今已經30多年,沒有勞動能力。覃其傑家裏喝水都是靠熱心的村民和解放軍戰士送過來。拿著“愛心綠卡”,覃其傑激動地説:“我不知道該説些什麼,太感謝了,太感謝了!”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