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隆林:多民族家庭聚集區 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時間:2008-11-25 11:08   來源:新華網

  父親是漢族、奶奶是苗族,身為壯族的他娶了一名侗族妻子,家裏的不少親戚則是彝族、仡佬族,出生在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的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

  隆林各族自治縣處在滇、黔、桂三省區交界地帶,有苗、彝、仡佬、壯、漢五個民族十余個民族分支在這裡繁衍生息,少數民族人口占當地總人口的79.41%,是廣西僅有的兩個各族自治縣之一。

  如今已是廣西民族大學教授、中國民族理論學會理事的龔永輝,從事民族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已有23年。龔永輝説,生活在隆林各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雖然語言和生活習慣已沒有太大差別,但各民族仍保持著自己的傳統習俗。

  他説,除5個民族共慶的春節、元宵節、“三月三”、“七月十四”等節日外,各民族傳統的節日也十分豐富,其中屬苗族的“跳坡節”、彝族的“火把節”以及仡佬族的“嘗新節”內容最豐富、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隆林也因此被稱為“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

  今年春節期間,隆林各族自治縣舉辦了苗族“跳坡節”,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國,以及雲南、貴州省各界人士和各族群眾共3萬多人參加。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一個省份,世居民族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此外還有滿、蒙古、朝鮮、白、藏、黎等其他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8.5%,其中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3%,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由於自然和歷史的原因,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基礎設施都比較落後,龔永輝的家鄉,在幾十年以前是一個貧困、封閉、落後的地區。為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國家和廣西均制定並執行了多項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

  廣西的毛南族和京族是中國人口較少民族,2007年末,人口分別為7.75萬人和2.26萬人。為幫助這兩個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建設交通、飲水、電力、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改善生産和生活條件,2002-200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安排“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億多元幫助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

  今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自治區主席馬飚介紹,從今年開始,自治區財政將安排2億元,市縣安排1億元,分3年完成三江、融水、龍勝三縣少數民族聚居的1125個村寨的電改、灶改、水改、寨改等火災整治;此外,自治區財政還將安排2億元,開展對樂業、淩雲、隆林、田林、西林等五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基礎設施建設。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