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忘記一首歌裏的美景
漓江江畔的洗衣人
主打歌
劉三姐片段
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竹子當收你不收,栒子當留你不留,繡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合:連就連,我倆結交定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
山形水色 壯鄉歌
廣西是壯族人的故鄉,這個以喀斯特地形為主的地區以其秀美的風景成為無數人夢裏的渴望,就跟這裡的山離不開這裡的水一樣,壯鄉的人也離不開歌。
壯族是一個歌的民族,它有著深厚的民歌傳統。“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還要唱山歌。”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壯鄉人的傳統歌節,俗稱“歌圩”,意思是野外坡地的集會。節日期間,青年男女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女孩子三五成群,男青年四六結隊,他們相互對唱,一唱一答,從白天唱到晚上,從晚上唱到天明,有時幾天幾夜,歌聲不絕。
“高高棉山一朵花,香過福龍到宜山,有心想把花來採,跋山涉水不怕難……”歌的閘門打開後,整個棉山沉浸在歌的迷戀之中,“天旱廟中去求神,你盼雨來我盼晴(情)”,無論你走到哪,都可見一對對青年男女用心對歌在比聰明、智慧,因為對歌中一旦被對方唱倒,那是十分丟人的事情。
三月初四是歌圩的高潮。男女青年通過唱盤歌,來盤問身世,最終達到互相了解和表達真正的愛情。剩下的最後一天,定情的一對對互贈禮物,唱起“送別歌”,等到明年歌圩再相會。
如果説其他地方的民歌只是隨興而發的一種娛樂,而壯鄉的民歌已經幾乎演變成為一種儀式。人們把愛情和勞作已經昇華為藝術的一部分,而這種藝術的魅力,和這漓江的山水一樣醉人心脾。
竹筏劃過 三姐笑
一部《劉三姐》,讓廣西原本就纏綿的山水,更添了與壯鄉情歌一樣曲曲折折的韻味。廣西的山歌,多以情歌為主,清冽、悠揚,沁人心脾,過耳難忘。也許是這壯鄉的山水太滋養人了,不然怎麼中國處處有山歌,卻只有來自廣西的小女子劉三姐被尊為“歌仙”呢?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宜州三姐傳”。不知是否真的繼承了劉三姐的衣缽,廣西人酷愛放歌。而這裡的生活,便也多了些放歌山水的自在逍遙。
如今,不知多少遊客都要被電影《劉三姐》的悠揚旋律召喚著,走走陽朔至普益鄉江段的山水,看看陽朔碧蓮峰的對歌場、漓江書童山邊劉三姐放歌處,以及陽朔高田鄉舍寶河畔覆蓋面積近千坪的大榕樹———三姐與阿牛哥對歌定情的地方。
也有人相信劉三姐的故鄉是在桂林西南的柳州、宜州一帶,因此執著地尋了去,一定要看看三姐當年真正的打柴、對歌、幽會處,嘗一嘗真正滋潤了三姐歌喉的下枧河水。
真不知是這裡的山水成全了民歌,還是民歌成全了這裡的山水。
唱遊指針
1.廣西的旅遊開發起步也較早,但是這根本無妨我們去追尋壯鄉民歌的優美意境,從北京去南寧可以乘坐飛機或T5次火車直接到桂林,然後從桂林乘汽車沿321國道到達陽朔,建議遊陽朔至普益鄉江段的山水,那裏可以體會到劉三姐歌曲裏的氛圍。
2.在陽朔住宿很方便,各種檔次的賓館都很齊全。特別在西街有無數的酒吧和客棧,不過要體會民歌的人們估計一般不會去那裏買醉。
去漓江的最好的季節是3月-5月,因為那時的山最青水最秀,去這樣的地方選擇季節很重要,否則你看到的山水和攝影師鏡頭裏的山水相差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