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先進個人王文深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賀波 周仕興 通訊員 田茂華 黃恩瑞
這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庫”于一體的國家新時期扶貧開發重點縣,經濟基礎薄弱,自然條件惡劣,是全區僅有的兩個各族自治縣之一,少數民族人口近80%。
山清水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人稱“省尾”,因其偏居桂西一隅,離中心城市可謂“山高坡陡路難行”,曾經是個“被人遺忘的角落”。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事業得以穩步推進,隆林這只曾經的“醜小鴨”,不僅逐步“藏在閨中有人識”,還如“金鳳凰”飛躍高山,走出八桂,走向全國——
循著彝村苗寨的歌聲,我們走進美麗的隆林。翻開這個民族自治縣的教育發展史冊,“全國特殊教育先進縣”、“全國幼兒教育先進縣”等一系列輝煌業績,抒寫著山區民族教育事業的輝煌篇章。尤其是在“兩基”攻堅工作中,隆林不僅不甘落後於“省尾”,還迎頭趕上,提前實現了達標驗收。
這一歷史性成就的取得,與日前被評為“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先進個人”的隆林各族自治縣縣長王文深密不可分。
身先士卒做表率
上下齊心攻“兩基”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這是王文深見到記者時説的第一句話。事實上,這更是37萬隆林人的共識。
“百年發展,教育為本。”王文深説,長期以來,隆林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地位,“只有教育發展了,人的生存發展才有可持續的保障”。尤其是近年來,隆林縣委、政府把“兩基”工作作為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把“兩基”列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管理內容。
為確保任務如期完成,隆林成立了“兩基”攻堅指揮部,構建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部門全力抓,有關部門配合抓,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攻堅指揮體系。
2006年,隆林“兩基”攻堅進入衝刺階段。縣委、縣政府及時調整充實“兩基”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王文深任組長。為將工作分解落實,他與各鄉鎮、各相關部門簽訂了責任狀,建立政府與教育主管部門的“雙線”目標管理責任制,明確了目標責任,“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
俗話説,“大雁飛得高,全靠頭雁帶得好”。為使“兩基”達標,王文深與縣四家班子領導一道,不辭辛苦,跋山涉水,經常奔波在攻堅第一線,深入全縣各鄉鎮研究落實學校的選址、徵地和施工等工作,確保工程品質和進度;在黃金週期間,他也放棄難得的休息機會,深入各學校檢查指導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在“兩基”攻堅衝刺階段,王文深每隔10天便組織召開一次彙報會,研究和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及時了解攻堅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各個擊破,及時解決,如有必要,立即奔赴第一線。
籌集資金爭毫釐
校園舊貌換新顏
眾人拾柴火焰高。為凝聚各方力量攻“兩基”,隆林黨政領導率先作出表率,提出除全縣統一安排的項目外,每位處級領導為聯繫鄉鎮解決一個兩萬元的“普九”項目,以加快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縣主要領導,王文深主動聯繫攻堅難度較大、資金缺口多的鄉鎮。面對困難,他主動出擊、想方設法,不僅超額完成了項目,還提前完成了建設任務。
為加快攻堅步伐,在縣委書記曹淩、縣長王文深等領導的帶頭下,隆林各幫扶單位領導深入所包鄉鎮學校,確定幫扶項目,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共發動各界捐款物達181萬元,促進了各鄉鎮的“兩基”攻堅進程。
“教育要發展,投入是關鍵。”王文深説,儘管隆林財政還不寬裕,但全縣歷年來都把教職工工資納入縣財政統一預算,並按時足額發放,從未拖欠教師的工資。堅持教育經費預算時優先安排,調度上優先撥付,追加時優先考慮。近3年,全縣教育附加費1800萬元全部用於“兩基”,實現了教育投入的“兩個提高”、“三個增長”。
作為政府“一把手”,王文深高度重視教育經費的落實情況,嚴格執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確保學校正常運轉,提高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效益。在保證上級劃撥的生均公用經費按時足額到位的同時,縣財政嚴格按國家標準劃撥生均公用經費,學校公用經費得到保障,有效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
但王文深深知,儘管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相對於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為此,他盡心盡力,千方百計籌措教育經費,積極向上級有關單位部門彙報工作,爭取更多的支援,同時通過各種途經籌集社會資金,多元化投入。
通過努力,隆林先後實施了“國家貧困地區義教工程”、“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工程”、“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等一系列建設項目,爭取到海內外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和個人捐款1000多萬元,使廣大山區校園校貌煥然一新。
控輟保學用真情
窮娃人人有書讀
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是“兩基”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民族地區“兩基”攻堅的重點和難點。
王文深經常説,要實現貧困生“該來的一個不能少,已來的一個不能走”,加大控輟保學工作力度,創造性地運用了“以情勸學、以資助學、以法督學、以教保學”等辦法,有效地控制了學生流失。
為做好“控輟保學”工作,解決少數民族學生及貧困家庭子女入學難問題,王文深親自到鄉鎮指揮,精心組織,抽調鄉鎮幹部組成工作隊,動員輟學學生重返校園。此外,他還積極組織規劃,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建立了不少民族寄宿學校,極大方便了邊遠地區適齡兒童上學。
為做好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宣傳工作,王文深組織有關部門深入學習和宣傳《義務教育法》,督促家長送子女入學。他和分管教育的副縣長一道,組織教育部門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於貧困地區中小學實行“一費制”的政策,全面落實學校的收費標準和“兩免一補”政策,嚴厲查處亂收費行為,保證貧困家庭子女上學,優先安排少數民族學生的“兩免一補”指標,對特困學生實行免費教育。
在王文深的組織和部署下,隆林多措並舉,有效地防止了學生的輟學。一是制度控輟,二是依法控輟,三是關愛控輟。通過實施“兩免一補”,開展“希望工程”、“春蕾計劃”等,充分調動和借助社會力量,對貧困生進行“一幫一”“結對子”等多種形式的扶困助學活動。
為建立健全貧困生入學長效機制,隆林還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措施和辦法,由縣財政撥出200萬元,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對小學升初中、初中升職業學校或高中、高中升大學的學生、教師和學校,均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在全縣形成了尊師重教的濃郁風尚。現在,送子女入學已成為群眾的共識與追求。
作為從貧困山村走出來的少數民族幹部,王文深感觸地説,乘著國家實施西部“兩基”攻堅的東風,讓民族地區貧困家庭子女“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將來走出大山,學好文化、掌握技能,學成後建設家鄉、報效祖國,於人于己,無疑都是一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