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正打造“中國經濟新一極”

時間:2008-12-01 15:39   來源:人民網

  今年1月,國家批准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作為我國重要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正在加快建設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資訊交流中心。

  11月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前夕,記者前往北部灣採訪。在南寧、欽州、防城港、北海、東興等市走訪期間,幾乎每到一地都可以看到“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一極”的橫幅。初看之時,記者並不能完全體會其中的深刻含意,經過幾日的訪談,對於這樣的橫幅廣告記者有了較深的了解。

  關注的人越來越多

  10月初,溫家寶總理剛剛考察過北部灣地區。儘管初到這裡,對於未來北部灣的改革開放記者還沒有深入了解,但直覺告訴記者,北部灣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果不其然,在記者採訪的第二天,欽州市副市長傅昌波就興奮地談到,2008年1月,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北部灣經濟區定位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由此正式納入了國家發展總體戰略。5月29日,國務院又批准在北部灣經濟區內設立廣西欽州保稅港區,賦予北部灣經濟區最開放、最優惠的支援政策,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據傅市長介紹,一年來,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引來了無數專家和客商的關注。在2008年8月召開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王榮華就指出,從國內發展戰略的角度來看,加快開發北部灣經濟區是中國區域均衡發展戰略新佈局的需要,是國家開發中西部地區的新增長極。他深信,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轉向中西部地區勢在必行。

  而在11月召開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僅欽州市的簽約項目就有10個,其中外資投資額達3.7億美元,內資投資額54億元。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韓國世洋集團、美中商貿總會、新加坡勝科公司等中外企業紛紛進駐欽州發展。

  北部灣發展動力源

  記者了解到,早在1984年,北部灣的北海市就和深圳、珠海等城市一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隨後國家又批准欽州市為沿海開放區,享受國家賦予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然而經過多年發展,廣西北部灣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日趨明顯。

  為加快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廣西自治區一直積極尋求突破。黨中央更給予了極大關注,2006年8月,胡錦濤總書記在聽取廣西工作彙報時要求:“廣西沿海發展應形成新的一極。”今年10月4日至5日,溫家寶總理到廣西考察,強調廣西産業體系必須圍繞北部灣産業開發總體佈局,依託沿海城市和深水良港,建設以現代工業為主的産業集群,承接國內外先進産業和技術産業的先導産業,推進技術創新,在更高水準和更大範圍內促進沿海和腹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

  今年1月16日,國家批准實施的《北部灣規劃》,明確提出了北部灣經濟區的功能地位,強調經濟區要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即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臺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資訊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北部灣城市行動起來

  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和《北部灣規劃》,北部灣的城市開始行動起來。記者前去與越南只有一河之隔的東興市採訪時,那裏正在舉辦中越邊境貿易博覽會,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來自各地的客商。市長劉全躍介紹,東興將重點抓好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中越二橋口岸新區、新邊民互市貿易區等項目的詳細規劃,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臺的作用,認真謀劃與東盟國家特別是越南的交流與合作,努力在貿易、物流、港口、公路、鐵路、農林漁業、能源、旅遊等先導領域合作上實現新的突破。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瑞賢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産業園區建設工作會議”上透露,從2008年起連續5年,廣西每年將從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1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援北部灣經濟區內與重大産業發展項目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他指出:“10億元這個數目相當於廣西2008年支援全廣西40多個工業園區建設資金的2倍。”在北部灣採訪的日子裏,記者與欽州各界人士進行了深入的交談,感到欽州人已經敞開了胸懷,準備擁抱八方財源。按照規劃,從2008年開始,欽州將依託中石油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延伸産業鏈,建設現代化石油化工基地,石化産業産值將超過千億元。大力發展以林漿紙一體化工程為重點的造紙産業,以數字電視項目為重點的電子産業,以燃煤發電為重點的能源産業,以糧油加工為重點的糧油食品産業,以鐵合金為重點的冶金産業,以保稅物流為重點的物流産業,使六大産業産值分別超過百億元。

  以欽州港工業區為龍頭,以縣區工業集中區為重點,提升現有企業,承接産業轉移,使産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超過百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2012年將超過1800億元,相當於2007年的10倍。

  北部灣交通先行

  俗話説,要想富,先修路。採訪中,記者看到,諸多港口正在擴建中。在《北部灣規劃》指導下,以防城、北海、欽州三大港口為主的環北部灣港口群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防城港15萬噸級航道、20萬噸級碼頭、11至15號泊位和欽州港10萬噸級航道、北海石步嶺港區5萬噸級航道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在日夜加緊建設。截止目前,廣西沿海港口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36個,貨物年通過能力達到6679萬噸。分別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有貿易運輸合作,開通了飛往東南亞、歐美的國際貨運航班;全區運輸船舶突破200萬載重噸,廣西已逐漸成長為中國—東盟港口合作的新高地。

  在眾多的運輸方式中,鐵路無疑是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按照自治區的安排,2010年,廣西鐵路將形成“一二三四”路網新格局,即一條國際大通道:南寧到憑祥鐵路;兩條貨運大通道:南昆鐵路、黔桂鐵路;三條客運大通道:南寧至桂林、南寧至廣州、貴陽至廣州鐵路;四條出海大通道:西南出海大通道、西北出海大通道、東南沿海大通道和中部出海大通道。到那時,廣西鐵路將由過去的全國鐵路“神經末梢”一躍成為推動中國—東盟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區域性鐵路樞紐。

  目前,投資超過137億元人民幣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沿海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將於今年年底前開工。據悉,項目全面建成後,南寧到廣西沿海欽州、北海、防城港3市的鐵路行程僅1小時左右。廣西沿海出國出邊交通樞紐將形成“1小時經濟圈”。

  産業集群正在興起

  《市場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北部灣各市的産業集群正在興起。隨著中石油廣西1000萬噸煉油項目建設的投産,二期工作也緊鑼密鼓地展開,煉油能力將擴展到2000萬噸的規模,加上規劃發展乙烯、芳烴、聚丙烯、對二甲苯、化纖等石油的下游産業鏈項目,産值將超2000億元,最終建成上下游一體化的現代化大型石化園區。

  11月13日,來自日本的30余名客人考察了廣西日本産業園。該園區於今年2月成立,由廣西農墾集團和日本信友國際株式會社聯合開發建設,坐落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功能組團的明陽工業區內,總規劃面積10.57平方公里,一期規劃面積約5.17平方公里,是專為日本企業規劃設計和開發建設的,計劃在8年內引進日資企業50至10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5至6家,總投資額100億美元。

  在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虛擬經濟也開始把目光投向北部灣。據專家測算,今後10年,北部灣經濟區將形成2萬億至2.5萬億的投資規模,巨大的商機,吸引了許多中外銀行的目光,各類銀行紛紛進入北部灣。華夏銀行、北部灣銀行注入資金,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布點。英國PA諮詢集團擁有亞洲銀行、世界銀行、美國貿易發展署、水與環保組織、各國政府機構以及眾多跨國公司合作夥伴,選擇了與欽州方合作規劃建設世界一流保稅港區綜合物流加工區。該集團政府服務總裁魯賓博士説,欽州發展基礎好,大項目、大産業初步形成。中國經濟發展戰略佈局,把欽州推到了經濟發展最前沿,它是中國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中國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橋頭堡。

  在記者看來,北部灣的發展已然風生水起,北部灣的開放已然全面展開。隨著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形成,特別是北部灣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中國大西南地區最為便捷的出海通道,北部灣地區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編輯:沈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