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縣民間文藝隊在表演瑤族情景小劇《我們都是一家人》(11月25日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上萬支民間文藝隊伍不定期巡迴演出,把先進文化送進農村千家萬戶。壯族歌圩、侗族耶舞,苗族的坡會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得到傳承和弘揚。城鄉群眾迎來了文化生活上的繁榮。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攝
廣西柳城縣壯族群眾在唱“壯歡”(11月9日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上萬支民間文藝隊伍不定期巡迴演出,把先進文化送進農村千家萬戶。壯族歌圩、侗族耶舞,苗族的坡會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得到傳承和弘揚。城鄉群眾迎來了文化生活上的繁榮。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攝
廣西三江縣侗族群眾在吹奏蘆笙(11月5日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上萬支民間文藝隊伍不定期巡迴演出,把先進文化送進農村千家萬戶。壯族歌圩、侗族耶舞,苗族的坡會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得到傳承和弘揚。城鄉群眾迎來了文化生活上的繁榮。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攝
廣西柳城縣鄔家屯農民自編自演民間彩調劇(11月9日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上萬支民間文藝隊伍不定期巡迴演出,把先進文化送進農村千家萬戶。壯族歌圩、侗族耶舞,苗族的坡會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得到傳承和弘揚。城鄉群眾迎來了文化生活上的繁榮。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攝
壯族姑娘在為群眾表演歌舞(11月25日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上萬支民間文藝隊伍不定期巡迴演出,把先進文化送進農村千家萬戶。壯族歌圩、侗族耶舞,苗族的坡會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得到傳承和弘揚。城鄉群眾迎來了文化生活上的繁榮。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