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國家主席胡錦濤首次出訪-相關評論
相關評論


 

李肇星談胡錦濤歐亞行:取得5大成果 達預期目的
 
 
  來源:      日期:2003-06-06 09:07

    中新網6月6日電 國家主席胡錦濤5月26日至6月5日應邀對俄羅斯、哈薩克、蒙古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出席了在莫斯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第三次峰會、聖彼得堡舉行的建市300週年慶典和在法國埃維昂舉行的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
  據人民日報報道,6月5日下午,在代表團返回北京的專機上,外交部長李肇星就胡錦濤主席這次歐亞之行接受了隨行記者的採訪。他説,胡錦濤就任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出訪,是在國際局勢深刻變化、中國政府和人民萬眾一心抗擊非典和促進發展的背景下進行的。胡主席接觸的各界人士眾多,活動內容豐富,既有雙邊外交又有多邊外交,既有正式會議和會見,又有非正式交流,既涉及睦鄰關係,又商討了我同主要大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這是一次貫徹十六大精神、在國際舞臺上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外交行動,意義深遠,影響廣泛,達到了預期目的。
  李肇星説,胡主席這次訪問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促進了中國同俄、哈、蒙三國的睦鄰友好合作。胡主席分別同三國總統舉行會談,會見三國的總理和議長,就雙邊關係和重大國際及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了廣泛共識。胡主席同俄、哈兩國總統分別簽署了中俄、中哈《聯合聲明》。中蒙領導人會晤後發表了聯合聲明。胡主席重申,中國願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促進中俄、中哈、中蒙世代睦鄰友好。三國領導人對此均高度評價,強調將一如既往地把發展對華關係作為本國外交的優先方向,積極響應胡錦濤主席提出的不斷將中俄、中哈、中蒙關係推向新水準的政治主張。俄、哈願同中方繼續發展戰略夥伴關係。中蒙決定建立兩國睦鄰互信夥伴關係。
  中、俄、哈、蒙領導人一致認為,四國互為重要鄰國,在經貿等領域互有優勢,應取長補短,深入開展合作,將各自的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共同發展。
  二、推動了上海合作組織機制建設和各領域合作。這是胡錦濤主席首次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胡錦濤同五國元首就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方向和重大國際及地區問題達成廣泛共識,簽署和批准了《莫斯科宣言》和9份規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機制和常設機構運作的法律文件。
  峰會決定今年下半年在中國舉行上海合作組織第二次總理會議,爭取把許多好的經濟合作設想變成實際行動。這次峰會進一步協調了各方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立場,擴大了上海合作組織的影響,對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深化了我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係。胡錦濤主席出席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是我最高領導人在世界多極化趨勢遇到新的挑戰、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南北差距仍在拉大的形勢下進行的一次重大外交努力,發揮了我建設性作用,受到廣泛好評。
  胡錦濤在會上闡述了我國對國際發展合作及南北關係的立場。他指出,發展是解決全球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的關鍵,只有協調、平衡、普遍的發展,世界才能實現持久的和平與穩定。胡錦濤強調了加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緊迫性,希望各國通過溝通加深理解,通過對話增強信任,通過交流推動合作,並就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和加強南北合作等問題提出了具體主張。
  四、廣泛接觸各國領導人和結交各界人士,增進了我與各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溝通和合作。在短短的10天裏,胡錦濤還分別同美國、法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加拿大、瑞士、阿爾及利亞和巴西等1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進行了工作會晤,還同約40個國家的領導人進行了友好交談,介紹我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看法。
  五、展現了我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形象。胡錦濤在同各方的接觸中,廣泛深入地宣傳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他實事求是地向各國朋友誠懇介紹中國抗擊非典的情況和舉措,表示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採取果斷措施,全力開展防治,已初步控制住了疫情。他表示中國人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戰勝疫情,並願同各國及國際社會在衛生防疫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李肇星最後説,胡錦濤主席此行對增進我們同有關國家的友好關係和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加快上海合作組織建設和發展、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具有重大意義,也為外交工作開創新局面、更好地服務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創造了有利條件,注入了新的活力。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