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國家主席胡錦濤首次出訪-相關評論
相關評論


 

評論:胡錦濤再會普京鞏固中俄戰略協作
 
 
  來源:      日期:2003-06-03 15:14

 
/國際先驅導報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盛世良
  胡錦濤主席訪俄,將一展我國新一代領導人的丰采,增進同俄羅斯領導人的友誼,進一步落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推動兩國間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深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筆者的某些俄羅斯朋友曾有這樣的議論:跟此前的中國領導人不同,胡錦濤和目前中國的其他高級領導人都不曾在俄羅斯留學或實習……言下之意是擔心俄羅斯在中國新領導心目中的地位下降。胡錦濤就任國家主席後選擇俄羅斯作為首次國事訪問對象,充分表明中國最高領導對加強中俄關係的重視。目睹這次成功的訪問,俄羅斯朋友心頭的疑問想必已然冰釋。
  發展最佳合作模式
  經過雙方的不懈努力,中俄關係已發生歷史性的積極變化,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的合作已形成機制,基礎紮實。用俄羅斯駐華大使羅高壽的話來説,中俄已“找到一種能夠以最佳方式考慮目前和未來兩國國家利益的合作模式——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中俄都面臨發展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任務,普京日前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的國內三任務,就是在2010年前使國內生産總值翻一番、戰勝貧困和改革政府職能。這也為拓展兩國經貿合作提供了廣闊天地。
  雖然去年中俄貿易額達到120億美元,今年頭4個月同比增長30%,然而,經貿合作現狀仍不適應兩國關係發展的水準,存在不少問題,如:貿易行為不規範,貿易額小,中方逆差大;經濟和技術合作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缺乏大項目;宏觀調控不夠,在能源合作等重大項目的談判中,缺乏統籌考慮,形成多頭對外;缺乏具體的鼓勵措施和對俄投資風險保障機制;“倒爺貿易”損害了中國及其商品的形象,後果尚未消除。
  深化經貿和科技合作,是提升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物質基礎。目前正是發展中俄經貿和科技合作的有利時機。去年我國進口石油7000萬噸,預計2010年將達1億噸,而俄羅斯石油儲量逾百億噸,俄政府決定建設通到大慶的輸油管,預計2010年對華原油出口量可達3000萬噸。俄羅斯的航空航太技術、能源機械和軍工産品很有競爭力,同時也需要我國的食品、百貨和電子産品。俄遠東與西伯利亞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有2000萬居民,經濟開發有心無力,中俄在嚴格管理下有序地從事勞動力交流,該大有可為。
  文化交流增進了解
  然而,由於幾十年敵對宣傳的影響,由於俄羅斯媒體對中國的正面報道和客觀報道少而又少,由於幾年前中國“倒爺”及其劣質商品留下的後遺症……沒到過今日中國的俄羅斯人對中國印象不佳,以為中國貧窮落後,環境臟亂;而到過中國的俄羅斯人,不論是在北京工作的外交官、記者、“倒爺”,還是在北戴河消夏的西伯利亞居民,絕大多數對今日中國和中國人、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讚不絕口。
  即使俄羅斯文化人,對中國的知識也相當貧乏。筆者的兩位音樂家朋友就以為中國人解放前穿“和服”,以為茶葉故鄉是盛行“茶道”的日本,以為漢字來自“片假名”和“平假名”。就連在北京生活多年的俄羅斯漢學家,也鬧過生吃臘肉、把蓮子當花生米、把凍元宵當簡裝冰淇淋、買刀時要售貨員“給我一刀”之類的笑話。
  胡錦濤主席訪俄,將一展我國新一代領導人的丰采,增進同俄羅斯領導人的友誼,加深俄羅斯人對中國的了解。上海市為祝賀聖彼得堡300週年,將在彼得堡市中心建一座亭臺樓閣俱全並有九龍壁的花園,讓渴望了解南鄰的俄羅斯人同中國文化親密接觸。
  國際問題加強磋商
  “911”事件後的形勢,特別是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後的形勢,迫切需要中俄加強磋商,協調雙邊關係,進一步落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完善上海合作組織的機構並加深成員國合作。
  美國不接受俄羅斯以“集體協商”為核心的安全觀,想通過單邊主義主宰世界,俄美關係受到重大損害。俄重新強調反對單極世界和促進多極世界的主張。
  中俄在許多全球性或地區性的重大問題上,立場相同或相近。從西亞的伊拉克,到中亞的阿富汗和周邊地區,再到東亞的朝鮮半島,中俄在許多問題上的立場一致,利益相近。中俄分別為伊拉克第四和第一大貿易夥伴,在伊拉克均有重大的經濟利益需要保護,都力主聯合國在伊拉克戰後政權安排和重建中發揮主導作用;在中亞兩國都主張打擊三股邪惡勢力,並開始在上海合作組織範圍內協調反恐行動;在朝鮮問題上,雙方都維護半島的和平與穩定,主張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和平解決朝鮮核問題。
  俄羅斯外交有若干個優先方向,中國是其中之一,美國更是重中之重。然而,俄羅斯老有人擔心中國背著它同美國改善關係。其實,在“冷戰”後,中俄美“大三角”關係已發生根本變化,原先那種任何兩國改善關係必然影響第三國的狀況已不復存在,三大國改善彼此關係,完全可能出現“三贏”的局面。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