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國家主席胡錦濤首次出訪-相關評論
相關評論


 

評論:胡錦濤首晤小泉打破中日關係僵局
 
 
  來源:      日期:2003-06-03 15:14

 
/國際先驅導報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
  胡錦濤主席預計在聖彼得堡與小泉首相的會晤,將打破兩國關係中一段時期以來存在的僵局,為兩國關係的改善和建立互信創造前提條件。然而,兩國關係實質性的改善還需要做很多實際的工作

  在新的世紀裏,中日同時作為東亞的大國和強國出現在世界上,如何處理好兩國關係,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雙邊關係的問題,而是對東亞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影響的問題。這次胡錦濤主席與日本首相小泉的會晤就是對未來中日關係的一次選擇。
  中日關係尚存在深層矛盾
  進入21世紀以來,中日關係雖然仍在發展,特別是在雙方的經濟和文化關係上,但不可否認,兩國關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影響兩國關係的主要表現是對歷史的不同認識,即日本方面不斷出現諸如教科書問題、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或其他否認或美化日本侵略戰爭歷史的問題。其實,這還只是表面現象,中日關係的深層矛盾應該説主要在於國際環境和中日戰略地位以及兩國戰略目標追求的變化。日美同盟關係的強化和中國的崛起以及日本更大程度地主動進入國際政治事務,使同時作為東亞地區大國的中日都産生了一種不適應,或者説産生了一種互不信任。在這種情況下,歷史等問題的不斷出現,更加影響了兩國關係。尤其在小泉執政以來的兩年多時間裏,屢次參拜靖國神社,又出現了教科書事件以及貿易摩擦、瀋陽領事館事件等,使兩國關係處於近幾年來的相對低潮,甚至在去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週年之際都沒有能夠實現兩國首腦的訪問和會晤。
  應該説,這種狀況對雙方來説都非常不利。其實,中日在很多方面需要合作,或者説具有共同利益。首先,在經濟上雙方的合作與互利是有目共睹的,雙方年貿易額目前已突破900億美元,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日本的資金與技術,目前對日本市場需求度也越來越高。日本經濟要想走出低谷,重振經濟大國雄風,相當程度上也需要中國的市場。
  其次,在國際問題上雙方也互有需要,日本要做政治大國,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有中國的理解和支援,中國在穩定周邊和處理地區問題上也離不開日本的理解與合作。
  第三,在目前全球化趨勢下建立東亞多邊合作機制的過程中,中日兩國更是有著長遠的共同利益和不可推卸的共同責任。
  時局為中日首腦會晤提供契機
  有鋻於此,儘管雙方仍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理解與不信任,但都有改善關係的願望,關鍵是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這次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慶典活動就為中日首腦會晤提供了一個契機。
  實際上,在此之前,雙方就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跡象。尤其是日本方面,希望與中國新政府建立關係。中美朝最近圍繞朝鮮半島危機舉行會談之後,日本急需與中國取得更多共識,以確保自己的安全環境。於是,從本月初起,日本就通過外交渠道積極謀求實現兩國首腦的會晤。同時,日本積極開展“非典外交”,先後向中國提供17億多日元的抗擊非典資金和物資,並派遣執政三黨幹事長帶著小泉寫給胡錦濤主席的親筆信在這非常時期訪問中國,除向中國表示慰問外,還試圖修復兩國關係,以儘快實現兩國高層會晤。
  中日關係實質性改善尚需時日
  毫無疑問,這次兩國領導人會晤對未來的中日關係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因為它首先打破了兩國關係中一段時期以來存在的僵局,為兩國關係的持續發展和建立互信創造了前提條件。然而,兩國關係實質性的改善還需要做很多實際的工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新領導人仍然會在中日關係上遵循“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方針,但估計會更為注重現實,更多地強調相互理解與信任,謀求與日本廣泛的合作。與此同時,日本也會在國內問題和發揮國際作用方面盡可能取得中國諒解,以加強兩國的信任與理解。
  當然,中日間還存在很多不易解決的問題,綜合起來看主要有地緣政治、意識形態、歷史認識、臺灣問題、領土問題等。這次首腦會晤只是提供了兩國改善關係的一種可能性,以後的中日關係究竟會如何發展,還主要取決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和雙方領導人的政治智慧。不過,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國和日本都已經不可能單純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追求利益,雙邊合作和地區合作越來越成為雙方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責任,例如像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這次的非典疫情蔓延,以及共同對付國際恐怖主義和共同維護地區安全和促進地區合作等,都首先需要中日之間的合作。而雙方的合作又需要雙方的信任與理解。
  因此,通過這次首腦會晤,如果能夠促進中日之間的信任與理解,那麼中日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也會逐步得到解決,或至少可以得到緩解,而且兩國就有可能在更多的超越雙邊關係的領域內進行合作,共同為東亞和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