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關注溫家寶總理訪美-各界評論
關注溫家寶總理訪美


 


各界評論
 
溫家寶總理訪美首晤安南含意深

  時間:2003-12-07 08:11    來源:     
 
    中新社聯合國十二月五日電(記者 陳建)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即將啟程,開始他上任以來的首次訪美。這次正式訪問的第一場正式活動,是在週日剛剛抵達的那天下午,會晤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今天,聯合國的中文網站,把安南與溫家寶七日即將會晤的消息放在頭條位置上。

  據説,計劃中的會晤時間不長。溫家寶還將參觀安理會大廳和聯大會堂。那是多邊主義呼聲高昂的地方,也是中國越來越長袖善舞的地方。

  恰巧一個月前,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德克薩斯州的喬治布希政府學院發表演講時,稱讚中國在地區和在世界舞臺上正發揮領導作用。令鮑威爾得出這一結論的事情,很多便發生在聯合國內。

  去年十一月八日,中國代表以安理會輪值主席的身份,敲錘定音,宣佈一四四一號決意以十五比0的結果,獲得全票通過。那是伊拉克戰爭前,安理會通過的最後一份關於伊拉克問題的決議。它希望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以和平方式解決伊拉克問題。

  但是,戰火還是在伊拉克熊熊燃燒起來。戰後,為使日益分裂的聯合國重新團結起來,中國又支援通過了另外三個安理會決議,推動實施緊急人道援助,加快伊拉克戰後重建,幫助伊拉克人民早日自治。

  在聯合國內,中國一直倡導多邊主義。中國的外交官們常説:聯合國是最大的國際機構,也是一個最大的和平講壇。聯合國是多邊主義的産物。多邊主義更有利於和平,和平更有利於中國。所以中國支援聯合國,也支援多邊主義。

  伊拉克戰爭後,另一個地區安全危機浮上水面——朝核。

  當時有人擔心,美國奉行單邊主義,繞開聯合國,對自稱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接受聯合國武器核查的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那麼,當自稱擁有核武器的朝鮮與美國“針尖對麥芒”時,美國會不會用對付伊拉克的手段來對付朝鮮呢?

  朝鮮是中國的近鄰,也是中國的友邦。無論朝鮮半島核武化,還是半島陷入戰事,都不是中國願意看到的。在解決朝核危機過程中,中國做了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的事:把半世紀前有過“血債”、今天仍深懷戒心的兩個宿敵拉到談判桌邊,把擁有共同關切的鄰國也叫到一起,通過對話,取得諒解,重拾和平與合作的希望。

  這就是今年四月在北京舉行的朝、美、中三方會談,八月底朝、美、中、韓、俄、日在京舉行的六方會談。兩次會談開啟了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核危機的進程,確定了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

  動蕩的二00三年,中國樹立了一個榜樣:用多邊對話、和平手段,化解危機。年末,當中國總理溫家寶訪美時,他把拜訪聯合國放在自己繁忙日程中的第一項,便算不得意外了。

  因為,在曾經飽受欺淩、備受動蕩之苦的中國人心中,屹立在紐約東河邊的那座水綠色摩天大樓,不僅僅是個舉行國際會議的場所。它代表著一種理想,一種行為方式,一種對和解的誠意、對和平的執著。溫家寶通過訪美首站晤安南,向世界傳達一個明確的資訊:中國堅定地支援聯合國,堅定地維護多邊機制,堅定地推行多邊主義。中國享受著和平的好處,也願意為和平盡一切努力。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