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專家稱中國新能源發展成就顯著

時間:2011-09-29 11:12   來源:新華網

  中國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環在此間舉行的2011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上表示,中國新能源在過去幾年中發展迅速,成就顯著,但仍面臨認識不充分、科技創新不足和市場開拓不夠三大問題。

  石定環稱,中國新能源經過幾年的起步階段後,目前已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其基礎已初步建立。中國已經成為國際上最關注可再生能源的國家,並擁有極其廣闊的潛在市場。

  中國國家能源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丁志敏也表示,“十一五”期間中國新能源産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風電連續5年翻番,以年均102%的速度增長,太陽能光伏電池産量居世界第一,佔到世界的一半等。這些都為中國“十二五”新能源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石定環説,在進入“十二五”發展規劃第一年後,中國進一步確定了經濟發展要轉變方式,調整結構的路線。同時,能源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不僅傳統能源的供應能力越來越小,氣候環境的變化也愈發引起國民的關注,這都對中國新能源發展提出了較高的期望和要求。

  石定環告訴記者,中國想更好更快地發展新能源,要首先在認識上實現根本轉變,要真正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作為中國未來的能源之源。這個方向需要全體國民統一認識、統一行動,進一步落實可再生能源法所確定的各項政策,創造良好的環境來加快新能源産業的健康發展。

  “在歐洲,居民已經把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當作了每個人必須身體力行的事,這已經深深植根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裏。但中國的大多數居民仍沉醉在傳統能源帶來的方便快捷中,沒能完全清醒認識到新能源對整個國家民族的重要性。只有每個人都堅持使用新能源的習慣,一個國家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新能源長足發展。”石定環説。

  石定環還認為,除了觀念與思想,中國新能源領域目前正面臨科技革命和創新的挑戰。他説,當今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都把新能源發展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推動原始性創新,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産業化,並推動成果的運用和市場的培育。“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寶貴經驗,也是對我們的強大挑戰。”

  石定環表示,科技創新不能“全權”交給企業去做,這樣的做法分散、緩慢、不成規模。只有國家統一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系統地進行創新科研,才能真正達到新能源科技革命的結果。

  “第三,在大力培育新能源産業的同時,更要努力去營造和培育其應用市場,這一點非常重要,”石定環説,“目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建設仍亟待加強。我們在新能源應用方面遠遠落在發達國家後面,特別是歐洲。”

  石定環舉例説,中國每年生産將近全球50%的光伏電池,絕大多數都用來出口,自己應用極少。這個例子包含了很多問題,有使用新能源的成本和價格問題,有認識問題,有管理問題,也有政策方面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級政府來研究如何制定好配套政策,培育一個更有利於市場發展的環境。

  丁志敏的觀點與石定環不謀而合。她説,中國把新能源確定為新興戰略産業,國務院也已出臺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定,到2015年新能源戰略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到2020年這一比重佔到15%左右。新興産業整體和創新能力和産業水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這是中國新能源産業發展宏偉目標。

  “如果"十二五"期間,中國切實將新能源作為新興戰略産業,各級政府統一有力地推動、支援新能源發展,科技界企業界共同致力於新能源創新,全民參與到新能源運用中來,那中國的新能源産業一定能取得巨大發展。”丁志敏説。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