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如何建設學習型政黨?

時間:2010-06-30 14:54   來源:半月談網

  建設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準,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全黨上下必須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抓緊抓好。

  

  資料圖片: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

  學習型政黨的提出

  “政黨”是指一種社會政治組織。重視學習、善於學習,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也是我們黨各級組織的顯著特徵。學習型政黨有三層涵義:第一層,學習型政黨是擁有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理念與機制的政治組織;第二層,學習型政黨是擁有不斷增長的學習力與創新力的政治組織;第三層,學習型政黨是一個追求卓越,不斷進步的政治組織。

  學習型社會,又稱學習化社會、教育化社會,是關於未來的社會、教育及其相互關係的構想。這個理論起源較早,但真正成為國際議題和國際運動則始於1965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一次會議上通過的成人教育局負責人法國人藍格朗的“終身教育”提案。藍格朗提出:“教育並非終止于兒童期和青年期,它應伴隨人的一生而持續地進行。

  2001年5月,江澤民同志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高峰會議”上提出:“構築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對此,曾慶紅同志指出:要“貫徹江澤民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創建學習型政黨。”

  2002年8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建設學習型政黨”的評論員文章;11月,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004年9月19日,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要“重點抓好領導幹部的理論和業務學習,帶動全黨的學習,努力建設學習型政黨。”

  2009年9月18日,十七屆四中全會召開,則把“建設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提到了全黨面前。

  學習型政黨的五大特徵

  學習型政黨,是指一種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政治組織。它不是撇開原有的黨組織去創造一個新組織,而是對黨組織原有的學習理念、行為、制度等進行更新和完善,不斷強化黨組織原有的學習機能,並賦予它以新的功能。學習型政黨,既具有一般學習型組織的共性,也具有自己的特性。主要有五大基本特徵:

  特徵之一,更加強烈的求知慾望。從系統論理論來看,一個組織系統只有不停地保持與外界進行能量和資訊的交換,才能夠保持自身良性迴圈。隨著全球化、資訊化迅猛發展,一個組織系統與外界的能量知識資訊交換量大大增加,交換的頻率顯著加快。如果一個組織系統與外界交換的能量知識資訊過少過慢,那麼該組織系統必將發生衰竭乃至為時代所淘汰。從這個意義上看,學習型政黨已經把自身推進到了學習型組織的境界,能夠適應周圍環境變化。學習型政黨從外界攝取並消化、創新知識資訊的內在要求和衝動將更為強烈,從而源源不斷地獲得自身發展壯大的動力。

  特徵之二,更加完備的學習機制。建設學習型政黨,已經不是一般地強調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不是一般地倡導某種學習方法,而是創造出一整套適合全球化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符合系統論、控制論、資訊論和先進性教育、管理理論優秀成果的學習理論、技術和方法,形成一整套體現個體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機制,不僅創新各級黨組織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載體和學習機制,而且賦予各級黨組織更加完備的學習功能,從而大大提升黨組織的學習力和學習成效。

  特徵之三,更加持久的創新功能。學習是創新的源泉,學習是創新的資本,學習推動創新,創新呼喚學習。以學習推動創新,把學習作為創新的源動力,是我們黨各級組織的一大特徵。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世界在變化,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在前進,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在發展,迫切要求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

  特徵之四,更強的自我完善功能。黨的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包含組織自身發展、黨員教育管理、幹部使用任免等許多層面。隨著黨的隊伍不斷壯大,特別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黨組織的發展及自我完善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面對新情況,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實現新突破,沒有現成的模式,只有在幹中學、在學中乾。通過建設學習型政黨,吸納新營養,激活組織中各個要素和環節,從而自覺地校正和修補發展中的缺失,達到吐故納新、建立良性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目的,做到與時俱進。

  特徵之五,更好的社會導向功能。黨組織的社會導向功能是指對其他組織演進和發展起示範和引導的作用,這是由我們黨作為執政黨所處的地位所決定的。人類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但我們要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後國家建立發展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帶動和推動社會各類組織健康快速發展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從而更好地整合自然、社會與人力資源,提高我們國家的凝聚力和綜合競爭力。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