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左)與外交部發言人、新聞司司長秦剛
編者按:4月6日14時30分,外交部發言人、新聞司司長秦剛做客強國論壇,以公共外交為題與網友進行線上交流。
■ 公共外交需要政府和民間力量的共同參與
[網友好想去旅遊]:秦司長您好,能否給我們大家掃個盲,什麼是公共外交?中國開展公共外交的主要內涵是什麼?誰來承擔中國公共外交的任務,我們普通公民可以參與嗎?
【秦剛】:中國的外交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要從民間和公眾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公眾參與正是公共外交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在當今時代,公眾不僅是外交的受眾,也是外交的主體、載體,是外交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所以,公共外交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建立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格局,要官民並舉,政府和民間的力量共同參與。我們歡迎包括這位網友在內的社會各界的人士為中國的外交建言獻策,群策群力。
■ 大力開展公共外交 向世界展示國家形象
[網友呆頭小鵝]:請問嘉賓,我國公共外交都有哪些特色呢?這些年外交部在開展公共外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否簡單地向網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工作情況?另外,您對下一步公共外交又有何規劃和設想?謝謝!!
【秦剛】: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外交、民間外交就帶有顯著的公共外交的特徵。在配合官方外交方面很給力。近些年來,隨著形勢的發展,中國的公共外交也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拓展,形成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一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外交理論為指導;二是以促進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目標;三是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四是注重弘揚中華文明與借鑒吸納其他文明有機結合;五是既繼承傳統又與時俱進。
近年來,外交部借助領導人出訪和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平臺和契機,圍繞著“十二五”規劃實施、建黨90週年、辛亥革命100週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發佈等重大活動,大力開展公共外交,通過多種方式向世界闡述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和誠意,展示中國發展的光明前景,顯示中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國家形象。我們還充分利用每週5場的記者會、外交部官方網站、藍廳論壇、《中國外交》畫冊,借助“外交小靈通”微博、“外交服務站”廣播等公共外交品牌,通過各種媒體或者媒介向國內外民眾廣泛宣介我們的基本國情、外交政策、發展理念、我們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以品牌活動推進公共外交
[網友草莓berry]:近年來外交部不斷開展公共開放日,舉辦“藍廳論壇”等活動,讓我們廣大民眾加深了對外交部的了解,也消除了中國外交以往的神秘感,同時也加大了外交決策中的民意成分,受到各方的積極評價。請問秦司長,這樣的品牌活動還有哪些?能否具體介紹一下?
【秦剛】:這些年來,外交部在推進公共外交的過程中,不斷地打造出一些公共外交的品牌。既有老字號,也有新品牌。“老字號”一就是公眾開放日。這項活動始於2003年9月,迄今為止已經先後舉辦了20多次規模和社會影響較大的公眾開放日活動,共接待來自全國30個省市的近7000名公眾。比如説,我們多次結合我國駐外使節的任命宣誓儀式,邀請社會各界公眾來到外交部,共同見證這一神聖莊嚴的時刻。我們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讓駐外使節牢記誓言,殫精竭慮,不辱使命,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任務。另一方面,讓公眾走進外交部,近距離地接觸外交工作和外交隊伍,感受他們的愛國赤子情懷。
■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網友又摘桃花換酒錢]:我能問個犀利點的問題麼……網友們經常調侃説,“老闆,來一條軟中華!”用“軟”和“硬”來衡量中國的外交政策,對此您有何看法?您認為什麼才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秦剛】:中國外交堅定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積極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在處理具體問題時,中國外交既講原則,又講策略。不能説動刀動槍就是硬,談判磋商就是軟,關鍵要看是否能夠達到效果,是否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我們的古人早就悟出這個道理,孫子兵法上説,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是古人的智慧,仍具有現實意義。
中國在國際上説公道話,辦公道事,不搞霸權主義,倡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在我看來,這就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 多邊主義是全球化時代的大勢所趨
[網友佛前一燈]:當前關於中國的國際地位爭論比較多,既有人吹捧説“中美共治”,也有人唱衰中國大談中國“衰退論”、“崩潰論”。您認為國內公眾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的國際地位?
【秦剛】:近年來,國際上有人提出所謂“中美共治”、“中美國”等説法,這是不客觀的,既不符合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也不符合中國的外交政策。全球化時代,一兩個國家或大國集團不可能解決全球問題,多極化、多邊主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事實已多次證明了這一點。中國積極倡導和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致力於與世界各國共同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發展的和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