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登傑,1986年7月畢業于同濟大學。   歷任: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生産控制股股長、生産規劃部工業工程科經理,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規劃發展部副經理,上海採埃孚轉向機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市工業工作黨委副書記、市經委主任。2003年2月,當選上海市副市長,2008年1月,再次當選上海市副市長。
時間:2009-09-08 13:53   來源:SRC-423
<P style="MARGIN: 0px" align=center><IMG src="./ftsl/200909/W020090917518162585727.jpg" OLDSRC="W020090917518162585727.jpg" /></P>
<P style="MARGIN: 0px" align=center>&nbsp;</P>
<P style="MARGIN: 0px" align=center><FONT face=楷體_GB2312>上海市副市長唐登傑(資料圖片)</FONT></P>
<P style="MARGIN: 0px">&nbsp;</P>
<P style="MARGIN: 0px">  台灣網9月8日上海消息 “臺北是我的家鄉,上海是我的家!”這是當下很多在滬臺胞的心聲。早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關於上海的想像在臺灣就已從務虛的話題轉換成了實作的投資浪潮。“如果不想受shanghai(傷害),就請趕快去Shanghai(上海)” 是當時臺胞中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如今,2010年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更讓上海與臺灣的合作迎來了新的契機,也為今後滬臺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P>
<P>  在國慶六十週年即將來臨之際,台灣網記者專訪了上海市副市長唐登傑,為兩岸網友介紹滬臺交流二十年走過的歷程,臺商在滬生活投資的真實情況以及臺胞參與世博會的最新訊息。</P>
<P style="MARGIN: 0px"> <STRONG> 記者:説到上海,臺灣的朋友們都感到近十年來臺灣同胞在上海投資、興業、求學、生活十分紅火,在臺灣形成了一股“上海熱”,您能給我們廣大網民介紹一下形成這種氛圍的原因嗎?</STRONG></P>
<P style="MARGIN: 0px"><BR> <STRONG> 唐登傑:</STRONG>好的。其實這種現象的形成主要有兩層原因:一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大氣候;二是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近年來,尤其是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兩岸關係取得了突破性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展現出了和平發展的前景。之所以形成這樣一個可喜局面,是與中國大陸逐步走向富強分不開的。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大陸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三,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對外投資大幅增長。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改變了中國大陸的命運,也為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發展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兩岸關係發展由此揭開了新的歷史篇章。反對“臺獨”,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上海與臺灣的交流往來也日益頻繁。</P>
<P style="MARGIN: 0px">&nbsp;</P>
<P style="MARGIN: 0px">  <STRONG>記者:上海與臺灣之間的大規模交流是什麼時間開始的?您能介紹一下滬臺交流交往所走過的歷程嗎?</STRONG></P>
<P style="MARGIN: 0px"><BR><STRONG>  唐登傑:</STRONG>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到臺灣當局1987年11月2日開放大陸老兵回鄉探親,經歷了8年之久。有人以為兩岸交流是從這以後開始的,其實不然。在上海來説,最早與臺灣開展交往的是漁民。上海的長江口外,經常有大批臺灣漁輪捕魚作業,漁民們得知大陸對臺灣釋放的善意後,經常進上海港避風、治病和補給、修船。有一年上海港一下子進來了兩百多艘臺灣漁輪。為了接待臺灣漁民,我們還專門成立了接待站。</P>
<P style="MARGIN: 0px"><BR>  上海與臺灣有很深的淵源關係,60年前,許多軍人、商人和要員、知名人士都是從上海去臺灣的。他們對上海很有感情,回到上海,有故地重遊的感覺。另外,上海是一個國際性的工商業大都市,地理上與臺灣很近,直線距離只有680公里。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滬臺兩地經貿和民間交往就十分活躍。九十年代後,上海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活躍的市場吸引了更多臺商到上海投資創業。近年來,上海的穩定、進步、發展的態勢與良好的投資環境,使其成為臺灣同胞投資、經商、就學、置業最為集聚的區域。目前,長期在上海居住的臺灣同胞已有30萬之眾。從上海口岸進出的臺胞人數也不斷攀升,1988年的入出境人數是6萬人次,2002年首次超過100萬人次。2008年開始,每年都超過150萬人次。</P>
<P style="MARGIN: 0px">&nbsp;</P>
<P style="MARGIN: 0px"> <STRONG> 記者:20多年來,滬臺交流交往主要呈現出哪些特點?</STRONG></P>
<P style="MARGIN: 0px"><BR> <STRONG> 唐登傑:</STRONG>因為上海具有海派文化、經濟中心、交通樞紐等地區特點,所以滬臺之間的交流具有開創性強、參與人多、覆蓋面廣的特點。許多交流活動在兩岸關係史上開了先河,從1988年第一艘搭載臺灣鄉親赴大陸探親的“探親船”抵滬到 “汪辜會晤”在滬舉行;從臺商春節包機在滬首航,到上海與臺北舉行城市論壇;以及中共上海市委與國民黨臺北市黨部開展黨際交流等等。據統計,1988年至2008年,上海與臺灣的交流項目累計已達18230項,內容涉及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等各個領域。上海口岸臺胞入出境總數達1442萬人次之多。</P>
<P style="MARGIN: 0px">&nbsp;</P>
<P style="MARGIN: 0px">  <STRONG>記者:這些年來,臺商到上海投資也很紅火,您能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嗎?</STRONG></P>
<P style="MARGIN: 0px"><BR>  <STRONG>唐登傑:</STRONG>好的。改革開放以來,上海作為大陸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國際性城市,經濟處於高速增長期。特別是1990年浦東開發以後,上海的經濟發展可以説是突飛猛進。而這一時期的臺灣島內生産成本上升,競爭能力下降,許多臺商在兩岸交流中看到了大陸巨大的市場前景與發展空間,看到了上海在長三角乃至整個大陸的經濟地位,於是把上海作為投資創業的首選地之一。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市累計批准設立的臺資項目達到7504項,合同臺資220.74億美元。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492項。</P>
<P style="MARGIN: 0px"><BR>  臺商早期來投資的項目,基本上是紡織、食品、水泥、化工、自行車和消費、電子等傳統産業。隨著上海經濟發展整體水準的提高,近年來臺商的投資方向和領域也有了很大的調整。總體來看,臺商在上海投資具有領域廣泛、重點逐步由生産型向服務型轉化、製造業中電子資訊産業比重明顯增加、企業總部呈現集聚態勢、投資成功率高等特點。</P>
<P>  <STRONG>記者:去年開始,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一定對臺資企業的生産經營帶來很大的困難,上海是如何幫助臺商克服時艱的?</STRONG></P><STRONG>
<P style="MARGIN: 0px">  唐登傑:</STRONG> 2008年,臺灣局勢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兩岸形成了良性互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但是,由於國際金融風暴的衝擊,上海的臺資企業在生産和經營方面都遇到了許多困難。為了幫助臺商早日擺脫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上海及時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滬臺經貿合作的若干意見》等扶持臺資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支援協助臺資企業參與大陸的重大工程建設;加大滬臺企業在第三産業方面的合作力度;幫助臺資企業自主創新,實現産業轉型和升級;推動滬臺金融合作,為臺商融資提供便利。我市和各區縣政府的領導及有關部門還專門到臺資企業開展調查研究,了解臺資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積極協調,認真予以解決。有些臺資企業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需要改善産業結構,但是融資上發生一些困難,我們號召上海的金融機構增加放貸,為臺資企業融資提供機會。對出臺的政策,今年我們組織全市進行大檢查,抓落實,切實幫助臺商解決在融資及企業轉型升級方面所遇到的問題。</P>
<P style="MARGIN: 0px"><BR>  今年上半年,儘管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上海市工業産值和進出口總量都出現了明顯的降幅,然而臺商投資卻仍然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勢頭。上半年全市批准新設臺資項目155項,合同臺資達9.49億美元,其中有8個為1千萬美元以上的大型項目。不少臺資企業已從原來的單一製造業轉向發展為製造業和服務業並舉。在製造業的結構上也出現了向高端發展的趨勢。許多産品出口企業經過産業結構調整,業績開始止跌回升。據有關經濟部門人士預估,全市臺資企業今年的産量和産值可望保持去年的水準。 </P>
<P style="MARGIN: 0px">&nbsp;</P>
<P style="MARGIN: 0px">  <STRONG>記者:舉世矚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進入了倒計時,您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滬上臺商和臺灣同胞參與世博的情況?</STRONG></P>
<P style="MARGIN: 0px"><STRONG><BR>&nbsp;</STRONG>  <STRONG>唐登傑:</STRONG>上海世博會,是繼北京2008年奧運會後的又一個世界性的盛會。本屆世博會的主題定位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體現了人們對生活的憧憬,追求一種社會的和諧。辦好這屆世博會,既是讓世界了解中國,也是讓中國了解世界,可以説是一次全球性的城市文化大交流。自從2002年12月上海世博會申辦成功以來,臺灣各界許多人士就非常關心,熱情參與。本屆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就是由臺灣設計師巫永堅原創後和上海設計師合作再創作後誕生的。</P>
<P style="MARGIN: 0px"><BR>  8月17日,上海世博會臺灣館動工,這是臺灣著名設計師李祖原設計的,主題為“山水心燈”。其結合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五行”觀念,以創意影像多媒體的形式,將臺灣少數民族文化、高科技成果和現代城市發展等象徵性元素融為一體,反映出“自然、心靈、城市”的概念。</P>
<P style="MARGIN: 0px"><BR>  去年六月,臺北市長郝龍斌率團到上海來訪問,並見證了臺北市的“無線寬頻、寬頻無限的便利城市”和“資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邁向城市的永續”兩個案例參展城市最佳實踐區的簽約。 </P>
<P style="MARGIN: 0px"><BR>  在上海投資發展的臺商也滿懷熱情地投入了參與世博的洪流。震旦集團與上海世博局簽署了建造企業館的參展合同,將在上海世博會的浦西園區建設一個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中華玉文化?城市新風格”的玉器展示企業館。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表示,玉器是中國獨特的自然材料和生活器物,是世界上唯一綿延六千年的器物文化,記錄著中華民族生活風格的變遷。玉器工藝就是一個中華文化的縮影。</P>
<P style="MARGIN: 0px"><BR>  為了辦好本屆上海世博會,滬上臺商也發揮所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以生産GPS導航設備為專長的宇達電通公司考慮到世博會期間交通流量很大,具有導航需求,公司結合世博會的主題及目標,設計提供基於導航設備的“展場隨身導航”、“實時交通資訊”等7大類導航服務,並簽約正式成為世博會的導航設備高級贊助商。</P>
<P style="MARGIN: 0px"><BR>  世博會期間,臺商餐飲將佔到20%的比重。元祖、克莉絲汀兩家著名臺資食品企業簽約成為上海世博糕點麵包項目贊助商。寶萊納、統一集團、仙蹤林、85度C、透明思考、真鍋咖啡等多家臺資餐飲企業簽約成為世博園區餐飲服務供應商。</P>
<P style="MARGIN: 0px"><BR>  為豐富世博會的文化演藝活動,臺北藝術推廣協會還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聯手策劃了上海世博主題秀《城市之窗》。這臺30分鐘的主題秀將戲劇性、藝術性、娛樂性完美融為一體,激發觀眾領悟生活真諦與和諧內涵,進而體會到城市文明和進步。</P>
<P style="MARGIN: 0px"><BR>  特別要強調的是,臺灣方面能參加世博會的諸多活動,是兩岸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成果,也是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的最好體現。我們中國人辦世博,以城市為主題辦世博,這在世博的一百多年曆史中還是第一次。可以相信,通過我們海峽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2010年上海世博會一定可以辦成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在此,我也謹通過“台灣網”,誠摯地邀請和歡迎廣大臺灣同胞,明年世博會期間相聚上海!(葛鳳章 陸紅梅 鐘寶華)</P>
<P style="MARGIN: 0px">&nbsp;</P>
<P style="MARGIN: 0px" align=center><IMG src="./ftsl/200909/W020090917518163704152.jpg" OLDSRC="W020090917518163704152.jpg" /></P>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體_GB2312>唐登傑祝賀上海臺胞接待服務中心成立(資料圖片)</FONT></P>
<P>  <STRONG>唐登傑簡歷:</STRONG></P>
<P>  唐登傑,男,漢族,1964年6月生,江蘇建湖人,在職研究生學歷,工商管理碩士,高級工程師。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P>
<P>  唐登傑1986年7月畢業于同濟大學。歷任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生産控制股股長、生産規劃部工業工程科經理。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規劃發展部副經理,上海採埃孚轉向機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市工業工作黨委副書記、市經委主任。2003年2月,當選上海市副市長,2008年1月,再次當選上海市副市長。</P>
<P>  分管商務、外事、涉港澳臺事務、民族與宗教、僑務等工作。</P>
編輯:宿靜
人物動態
唐登傑蔡威分晤外賓
上海市副市長唐登傑率團訪問埃及
唐登傑會見塞爾維亞總統
上海市副市長唐登傑會見英國客人
上海副市長唐登傑抵臺進行經貿交流
更多>>
滬臺交流
兩岸合作創排上海世博會主題演出《城市之窗》
滬臺專家認為上海世博會將成兩岸關係發展新引擎
直航滬臺距離縮短 赴滬看中醫成為臺胞流行項目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今天上午在上海朱家角開幕
上海復旦首次免試招收 臺生舍臺大攻復旦博士
“兩岸鄉村座談”與會嘉賓聚會上海水鄉朱家角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將於明日在滬拉開大幕
上海世博局:臺灣館進展順利 21日舉行簽約儀式
“華夏情 文化行”——2009滬臺大學生夏令營開營
百名臺胞青年“龍脈相傳 緣聚上海(組圖)
兩岸千名青少年“以歌會友”祝福上海世博會
上海光明集團從臺灣採購億元農特産品
臺商在滬投資保持穩定發展
上海世博副局長應邀訪台 明與李永萍會面
臺灣屏東水果將赴上海辦促銷活動
更多>>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