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國,現任江蘇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1953年11月生,漢族,江蘇常州人,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197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68年12月參加工作。1987年起任蘇州市委城市工作部副部長兼市體改委副主任,吳江縣委副書記,吳江縣委書記;1992年1月起任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蘇州市委常委兼昆山市委書記,蘇州市委副書記,鎮江市委副書記、鎮江市市長,鎮江市委書記兼市長,鎮江市委書記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期間曾赴同濟大學研究生院學習,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進修);2003年2月任現職。
時間:2009-09-29 09:58   來源:SRC-423
<P style="MARGIN: 0px" align=center><IMG src="./ftsl/200909/W020090929359685231372.jpg" OLDSRC="W020090929359685231372.jpg" /></P>
<P style="MARGIN: 0px" align=center>&nbsp;</P>
<P style="MARGIN: 0px" align=center><FONT face=楷體_GB2312>江蘇省副省長張衛國(資料圖片)</FONT></P>
<P style="MARGIN: 0px">&nbsp;</P>
<P style="MARGIN: 0px">  台灣網9月29日南京消息 江蘇,一個朝氣蓬勃的沿海省份,跨江濱海、區位優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經過多年的努力,蘇臺兩地的交流與合作已經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良好格局,江蘇已成為臺商投資最多、臺資企業最為密集的省份之一。近年來,江蘇多次承辦兩岸交流重大活動,感受和見證了兩岸關係歷史的脈動,一次次讓海峽兩岸乃至國際社會矚目,美麗江蘇的形象已深入臺灣人民心中,蘇臺交流與合作將不斷邁上新臺階。</P>
<P>  在國慶60週年即將來臨之際,台灣網記者對江蘇省副省長張衛國先生進行了專訪。</P>
<P>  <STRONG>記者:作為東南沿海大省,江蘇與臺灣的交流交往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STRONG></P>
<P><STRONG>  張衛國:</STRONG>自上世紀80年代末兩岸同胞隔絕狀態被打破以來,江蘇與臺灣的人員往來與交流也開始起步。時至今日,兩地之間人員往來不但人數逐年增加,而且層次也不斷提高,交流方式日趨多樣化,交流的領域日益廣泛,基本形成了較大範圍、較大規模、較高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新格局。</P>
<P>  蘇臺兩地的交流交往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87—1989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這個時期主要是退役老兵回我省探望離別多年的親人,交流活動及人數比較少,呈現單向交流的方式。</P>
<P>  第二階段,1989—1992年,臺灣民眾赴大陸人數迅速增多,臺商赴大陸投資經商活動日益頻繁,兩岸經貿交流開始活躍。</P>
<P>  第三階段,1992年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江蘇省經濟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出臺了一系列引進臺資外資的創新政策和優惠措施,並趨向法制化。蘇臺之間交流日趨頻繁,渠道不斷拓展。</P>
<P> <STRONG> 記者:大家都知道,江蘇昆山是臺商投資大陸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更有“小臺北”之稱,臺商何以如此看重昆山,請您結合昆山臺商投資區的創立與發展,介紹一下臺商在昆山的投資興業情況。</STRONG></P>
<P><STRONG>  張衛國:</STRONG>昆山位於蘇州市,與上海毗鄰,是江蘇的“東大門”。20世紀90年代臺商投資重心逐步從珠江三角洲向長江三角洲轉移。昆山抓住機遇,發揮區位優勢,不斷營造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濃厚氛圍,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昆山之路”。</P>
<P>  優越的區位環境和領先的發展理念,使得昆山成為臺商投資大陸的新熱土。從1990年首家臺資企業“順昌紡織”落戶昆山,到如今,臺商投資的主要行業從初期的紡織、服裝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産業,逐漸轉向IT、精密儀器、精密化工等科技含量高的産業。</P>
<P>  近幾年大陸吸引的臺資中,有50%以上在江蘇。其中,昆山是大陸臺資企業地域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其吸引的臺資已佔到大陸臺商投資總額的12%以上。</P>
<P>  昆山的臺資企業投資領域不斷拓寬,投資方式趨向多樣化。近年來,新一波臺商投資熱方興未艾,主要以資金、技術密集的電子、資訊産業為主,投資廠商從過去的中小企業為主轉向以大企業為主,並從加工出口發展到拓展市場、追求市場份額,投資經營活動也越來越趨向於“本地化”。</P>
<P>  <STRONG>記者:能夠吸引這麼多臺胞前來投資興業,江蘇一定有自己的優勢和策略,據我所知,今年上半年,江蘇省就適時出臺了30條惠臺政策,請您介紹一下江蘇省在惠臺政策與措施方面的成效。</STRONG></P>
<P><STRONG>  張衛國:</STRONG>江蘇地處大陸沿海中部,跨江濱海,區位優越,産業基礎雄厚,科技教育事業發達,人才素質較高。近年來,江蘇特別重視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將開放型經濟作為發展第一動力,各級政府樹立“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使臺商對江蘇的發展充滿信心,投資熱情持續高漲。截止2009年7月底,臺商在我省共投資項目16000多個,臺灣前100位的企業已有60多家在江蘇投資了300多個項目。</P>
<P>  臺商在江蘇投資有這樣幾個明顯特點:一是旗艦型大項目越來越多。在江蘇投資的臺灣企業中,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的有1000家,其中,20家企業投資規模在1億美元以上。臺資在江蘇平均項目規模超過500萬美元。二是電子資訊産業加速聚集。臺商在電子資訊産業的投入,已佔在江蘇總投入的50%。臺灣十大筆記型電腦企業中,有9家落戶江蘇。三是投資領域不斷拓寬。除了傳統的製造業,臺商在江蘇已進入農業及教育、金融、旅遊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四是投資地域由蘇南向蘇中、蘇北快速延伸。去年,蘇中三市實際到賬臺資,比前年增長70%以上。五是臺資企業效益趨好。臺商在江蘇的投資趨於長期化、本土化。據統計,已陸續有1000多家臺資企業在江蘇追加投資,增資額超過40億美元。</P>
<P>  江蘇現已成為大陸地區臺資最密集、臺商最集中的地區之一,臺灣也成為江蘇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六大貿易夥伴。可以説,江蘇與臺灣的發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
<P>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江蘇的臺資企業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為幫助臺資企業戰勝危機,支援臺資企業健康平穩發展和加快轉型升級,深化蘇臺經貿合作,江蘇省政府于2009年4月19日出臺了幫助扶持臺資企業的30條政策措施。</P>
<P>  措施具體內容包括:加大貸款投放力度,盡力減輕臺資企業還貸壓力,創新金融抵押擔保方式,積極推進蘇臺金融合作,加大對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支援,加大對臺資農業項目的扶持等一系列的惠臺政策。這些措施使金融危機下的臺資企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好。</P>
<P>  我們近期對數十家臺資企業進行了調查,普遍反映定單增多,生産回穩。例如:蘇州的友達光電3月份的定單比1月份的有很大上升。著名的電腦線路板生産企業瀚宇博德公司,3月份以來所有的生産線已經全部開工,生産的業務量達到去年同期水準。一些做內銷的臺資企業形勢也看好,如南京華興公司、南通的申華化學,銷售量都一直在上升。我省臺資企業目前總體上處於回穩趨暖,不少企業已步入了上升之勢,逆市上揚的喜人景象普遍增添了臺商的信心,讓臺商們覺得投資江蘇是選對了地方。</P>
<P> <STRONG> 記者:江蘇省旅遊資源豐富,不僅有秀美的自然風光,更有大量的歷史人文旅遊資源,成為臺胞青睞的旅遊目的地。去年7月開始,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也已成行,請您介紹一下蘇臺兩地的旅遊合作情況。</STRONG></P>
<P><STRONG>  張衛國:</STRONG>江蘇是大陸旅遊資源最密集、文化品位最齊全、人文景觀最豐富、地域形象最鮮明和人氣增勢最強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特殊的歷史淵源和血濃于水的親情,使江蘇既是臺商投資的集聚區,又是臺灣遊客的旅遊目的地。蘇臺旅遊界的合作基礎很好,海峽兩岸關係呈現出積極的和平發展態勢,更為蘇臺旅遊合作、兩地旅遊産業攜手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P>
<P>  今年是我省確定的蘇臺旅遊合作交流年。為滿足蘇臺兩地遊客人數不斷增長的需求,蘇臺兩地旅遊界整合推出了一批新穎實惠的旅遊線路。3月初,我省成功啟動了“江蘇萬人遊臺灣”活動,並組織了規模空前的“首發團”赴臺,在島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已推出的“江蘇萬人遊臺灣”攝影大賽、“地鐵婚禮”、“遊臺灣憑保單抽獎”等活動均取得了顯著效果。赴臺遊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我省首富村—無錫江陰華西村組織“千名農民遊臺灣”,受到了島內媒體和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7月13日,作為大陸與臺灣的第一個包機直航互動旅遊團組、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與澎湖馬公機場開通了,鎮江—澎湖包機直航雙向旅遊,開啟了兩岸城市包機直航雙向旅遊的先河。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旅行社組織居民赴臺旅遊已達32852人次。江蘇對臺旅遊交流已經形成了“天天有臺胞接待、月月有人員往來、季季有聯誼活動、年年有赴臺宣傳”的喜人局面,“互通、互動、互遊、互促”已成為蘇臺兩地旅遊業界交流與合作的主題。未來蘇臺旅遊交流合作前景廣闊,潛力巨大。</P>
<P> <STRONG> 記者: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發生了重大積極的變化,步入和平發展軌道。今年4月在南京成功舉行的海協會與海基會兩會領導人第三次會談取得的積極成果,對蘇臺兩地交流有何促進作用,帶來哪些成效?</STRONG></P>
<P><STRONG>  張衛國:</STRONG>如你所説,2008年5月以來,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海協會與海基會兩會領導人第三次會談在南京市成功舉辦就是一個鮮明寫照。今年來,在我省舉辦的兩岸交流活動,也是盛事連連,紅紅火火。3月24日,鎮江農學會與來訪的臺灣無黨團結聯盟主席、澎湖縣兩岸交流協會理事長林炳坤先生簽署了加強兩地民眾間農漁業交流合作備忘錄,開始了澎湖縣在旅遊觀光業和農漁業上與大陸民間機構的首次合作。3月28日,兩岸佛教界共同舉辦的世界佛教論壇在我省無錫開幕,在臺北閉幕,眾緣和合,影響久遠。4月15日,我省紡織工業協會協辦的臺灣與大陸紡織企業貿易對接洽談會在江蘇成功舉辦。6月1日,中國國民黨吳伯雄主席率團再次來我省訪問,並參加了中山先生奉安80週年紀念活動。7月5日,以“交流合作,和諧雙贏”為主題的兩岸勞工研討會在昆山舉行。9月21日,以“攜手開拓,共創雙贏”為主題的“海峽兩岸企業合作大會”以及首屆“臺灣名品展”在南京舉行,數以千計的臺商朋友雲集南京,數以萬計的南京市民參與購物,盛況空前。所有這些交流盛事,密切了蘇臺兩地的交流,充分體現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和廣闊前景。其效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P>
<P>  首先,加快了兩地經貿交流。長三角東西兩翼開通了兩個航點(上海和南京),實現長三角與臺灣經濟更緊密的合作,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開通了對臺北直航,我省太倉港等12個港口列入兩岸首批直航港口,大大優化了江蘇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加快了臺商投資江蘇的步伐。</P>
<P>  其次,擴大了兩地旅遊合作。隨著“三通”逐步全面實現,江蘇旅遊産業面臨新的機遇,加之南京與臺灣的特殊歷史淵源關係,我省成為臺胞赴大陸旅遊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成為臺胞赴大陸旅遊的最佳轉机站,我省各地民眾“赴臺遊”熱情持續不減。</P>
<P>  第三,推動了農業合作交流。江蘇農業資源豐富,蘇臺兩地農業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海協會與海基會兩會領導人第三次會談後,蘇臺農業合作既有了政策支撐,又具有實質性平臺,農業合作持續升溫。2008年,全省首個臺灣農民個體工商戶落戶揚州試驗區,今年5月設立南京江寧臺灣農民創業園,蘇臺農業合作再添新平臺。</P>
<P>  第四,促進了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以電子資訊産業為先導,蘇臺兩地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蘇臺科技交流已從單向交流轉向雙向交流,覆蓋了眾多領域,合作規模也不斷擴大,對江蘇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和産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P>
<P> <STRONG> 記者:展望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軌道之下的蘇臺兩地合作與發展前景,江蘇有怎樣的發展思路?</STRONG></P>
<P><STRONG>  張衛國:</STRONG>江蘇正加快向創新型經濟轉型,努力開創江蘇科學發展新局面,未來江蘇將致力於三個方面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P>
<P>  一是推動新興産業發展。今年以來,江蘇省政府已出臺12個産業振興規劃,還有兩個即將出臺,著力推動做大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環保四大新興産業。這些新興産業,顯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強大的競爭優勢。</P>
<P>  二是加快實施沿海開發戰略。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江蘇經濟的發展將從“內河經濟”、“江河經濟”轉向沿海開發戰略實施的“海洋經濟”發展階段。僅沿海開發上海懇談會就簽約5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到1340億元。</P>
<P>  三是大力實施高效現代農業。江蘇省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産業基礎良好,市場潛力巨大。多年來,全省以佔全國1%的國土、3.9%的耕地,生産了佔全國6%的糧食,養活了佔全國5.8%的人口。目前,全省高效農業面積佔耕地總數的32.7%,設施園藝有500萬畝,每個縣、市都有一個産值超10億元的農業優勢特色産業。</P>
<P>  新的變化也醞釀新的商機,江蘇發展的新機遇,也為廣大臺商的發展帶來了嶄新機遇,江蘇是個好地方,已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共識。熱忱歡迎更多的臺灣企業來江蘇投資發展,開拓市場,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秉持“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為臺資企業在江蘇發展提供優質、高效、全方位服務,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創雙贏。蘇臺心手相連,讓我們共同把兩地交流合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峰。(江蘇臺辦陳從幹/李徽)</P>
<P style="MARGIN: 0px">  <STRONG>張衛國簡歷:</STRONG></P>
<P style="MARGIN: 0px">&nbsp;</P>
<P style="MARGIN: 0px">  張衛國,現任江蘇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1953年11月生,漢族,江蘇常州人,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197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68年12月參加工作。</P>
<P>  1987年起任蘇州市委城市工作部副部長兼市體改委副主任,吳江縣委副書記,吳江縣委書記;1992年1月起任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蘇州市委常委兼昆山市委書記,蘇州市委副書記,鎮江市委副書記、鎮江市市長,鎮江市委書記兼市長,鎮江市委書記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期間曾赴同濟大學研究生院學習,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進修);2003年2月任現職。</P>
編輯:宿靜
人物動態
張衛國會見臺灣工商界代表
張衛國會見朝鮮客人
張衛國會見伊朗駐華大使
張衛國會見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代表團
張衛國會見美國客人
更多>>
蘇臺交流
江蘇加強與臺灣旅遊合作 往返航班一票難求
三萬台灣名品九月薈萃南京主攻大陸市場
紫金山下群英薈萃 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開幕
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梁國揚提三意見
《京杭運河兩岸行》走進常州溧陽
臺北縣長周錫瑋擬9月再訪南京
首個兩岸包機直航互動旅遊項目南京啟動
臺灣旺旺集團高管到常州考察
鎮江—澎湖包機直航雙向旅遊迎來首批澎湖遊客
鎮江—澎湖包機直航雙向旅遊啟動 為兩岸首創 
南京-臺北直航包機運作1年客流量超4萬人次
兩岸媒體江蘇行:花橋打造兩岸商貿交流新平臺
交流合作 和諧共贏 江蘇臺灣勞工研討會開幕
臺資企業佔據蘇州出口前三強
蘇臺血濃于水 三次髓緣彰顯大愛
更多>>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