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黃嘉樹:《反分裂國家法》開拓更大的彈性空間

  時間:2005-03-16 11:50    來源: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五日電(記者路梅胡振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今天指出,從法律條文上來看,《反分裂國家法》在促統方面比原來的一些提法更寬鬆,開拓了更大的彈性空間,沒有提出任何更急迫的、要對臺灣加緊統一的訴求。這説明祖國大陸在和平統一方面是有耐心的,對臺灣人民是有信心的。

  黃嘉樹今天在此間出席全國臺灣研究會和社科院臺灣研究所舉辦的《反分裂國家法》座談會時發言表示,這部法有三對關係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首先是和平的方式和非和平的方式的結合。黃嘉樹指出,和平的方式是我們儘量要爭取的方式,所以法律條文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討論如何用和平的方式來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和進行兩岸的談判溝通,這既是要達到最後統一目標必經的步驟,也是在現實中用和平的方式反“臺獨”,要盡最大努力、最大誠意來實現這一目標。

  但是在“臺獨”活動日益升級的情況下,也不得不做一些非和平方式的準備,但非和平方式是最後的方式,只要有其他的一線的希望,絕不採用。非和平方式也是被迫的,防禦性的,且限定在反獨的領域,沒有再提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要用武力的方式。

  第二,促統與反獨關係的結合。這部法的名字叫《反分裂國家法》,在反獨方面具有更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這兩三年來“臺獨”分裂活動日益猖獗並迅速升級,逼迫大陸不得不採取這種方式向“臺獨”分子發出強烈的震懾資訊。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反分裂國家法》對“臺獨”的震懾和對統一的耐心以及對臺灣人民的信心都非常值得關注。

  第三,臺灣人民和“臺獨”的關係。臺灣當局企圖把這部法説成是針對所有臺灣人民、針對整個臺灣民主建設成果的。但事實上,祖國大陸是把臺灣人民和“臺獨”做重大區別的。

  黃嘉樹指出,這部法的宗旨是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在內的十三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反對“臺獨”勢力分裂國家,也是要保護臺灣人民的福祉,保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大局,使臺灣人民也能從中獲益。關於臺灣人民利益的一些問題,法案中也明確規定了六個“可以談”和五個方面的鼓勵。

  黃嘉樹表示,相信在兩岸互補互益,共議統一的過程中,這些臺灣人民關心的問題,都能夠通過雙方的平等協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