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專家:大陸對臺工作的重大政策宣示

  時間:2005-03-30 08:12    來源:     
 
 

  3月4日,胡錦濤主席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了“四點意見”,全面、係統地闡述了中央對臺政策的總體框架和當前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既有政策的延續性,也有適應形勢變化的創造性———

  今年3月4日,胡錦濤主席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民革、臺盟、臺聯界聯組會時,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了“四點意見”。胡主席的重要講話,在深刻分析當前臺海形勢和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重申了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貫堅持的對臺基本方針、原則和政策主張,提出了一係列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對臺工作新思路、新政策,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重大政策性宣示,是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當前,發展兩岸關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在臺灣地區部分民眾國家、民族認同日益混亂,臺灣當局推進“漸進臺獨”,伺機進行“臺獨”政治冒險的情況下,如何在保持祖國大陸促進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穩定發展過程中,以反對和遏制“臺獨”,促進和平統一的策略,排除國際反華勢力幹擾和阻力,發展兩岸關係,推進兩岸全面“三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胡主席在“四點意見”的講話中,針對目前兩岸關係發展的現狀和症結問題,用“四個決不”,全面、係統地闡述了中央對臺政策的總體框架和當前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胡錦濤主席的講話既有政策的延續性,也有適應形勢變化的創造性。

  兩岸現狀的定義

  對兩岸現狀的定義客觀、務實。近年來,圍繞兩岸現狀的定義權問題,我們與臺灣當局及美國展開了激烈的交鋒。美國出于遏制中國的戰略考慮,以“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臺海現狀”為借口,加大了插手臺灣問題、幹涉中國內政的力度,特別是在兩岸關係現狀問題上,企圖以美國的所謂“定義”來牽制中國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和反對“臺獨”。臺灣當局拒不回到一個中國,將兩岸現狀定義為“一邊一國”,攻擊我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是在改變臺海現狀。因此,對當前兩岸現狀進行明確的定義,關係到掌握反“臺獨”鬥爭及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胡主席在講話中指出:“1949年以來,盡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是兩岸關係的現狀。”胡主席對兩岸關係現狀的詮釋,把1949年以來兩岸尚未統一的狀況明確限定在絕非主權和領土的層面,定義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沒有因為兩岸尚未統一而出現割裂。這完全符合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問題的客觀現實。這種客觀的表述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上,也關聯到臺灣過去數十年在島內行使的相關政治文件,提醒臺灣當局必須尊重兩岸政治關係的歷史與現實。這種表述也是我們外交政策中長期奉行的一個中國原則,與國際社會的“一中”框架和主流認知完全吻合。講話中冠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措辭,體現了中華民族為解決兩岸紛爭的開宏大度,有利于爭取臺灣社會各階層民心,也使臺灣地區現行政治文件中的“一個中國”內容和“國統綱領”成為未來兩岸在一個中國基礎上進行談判時可資運用的條件。

  兩岸復談接觸的條件

  為兩岸復談、接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對兩岸復談的條件,“四點意見”體現了我們一貫的、堅定的立場,那就是必須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談判。但在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政策層面,又展現了極大的靈活性。其一,擱置了兩岸關于一個中國內涵的政治爭議,將臺灣當局曾認同的“九二共識”作為復談的唯一前提,指出:只要臺灣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對話和談判即可恢復,而且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其二,對島內出現的承認一個中國的積極舉動給予充分肯定。指出,對于臺灣任何人、任何政黨朝著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方向所作的努力,我們都歡迎。其三,本著對歷史現實的深刻理解和兩岸同胞的親情,擴大了談判對象。指出,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什麼人、什麼政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說過什麼、做過什麼,我們都願意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這種既往不咎的大度和在談判問題上的開放態度,充分顧及了臺灣島內因為歷史形成的特殊政治生態和省籍隔閡,為撫平臺灣同胞的歷史傷痕,客觀分析“臺灣意識”,促進兩岸人民理解,共同關係發展創造了新的歷史機遇。

  “臺獨”的性質和危害

  對“臺獨”的性質、危害以及祖國大陸反對“臺獨”的原則立場作了最充分最明確的表述。指出了“臺獨”已日益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成為對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現實威脅,如不予以堅決反對和遏制,勢必嚴重威脅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斷送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危害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時,堂堂正正地提出,臺灣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13億中國人民的臺灣,解決臺灣問題的民意是包括海峽兩岸13億中國人民的民意。中國人民反對“臺獨”意志是基于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基于13億人民的強大民意,是基于國際社會認同一個中國的基本事實。正是這些因素決定了祖國大陸在反對“臺獨”問題上的堅定立場,決定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的核心利益,在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決不會有絲毫猶豫、含糊和退讓。

  講話在解決對臺工作理論與實踐“知行關係”上有新的創意。講話著眼兩岸關係的現實,為當前和今後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也提出了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事實上,自去年臺灣島內所謂“總統”選舉之後,祖國大陸一係列大政方針政策的出臺,包括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受權發表“5·17聲明”、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促進兩岸春節包機直航,都是胡主席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胡主席的重要講話,無疑是今後開展對臺工作的重要指南,為我們切實掌握發展兩岸關係的主動權,推動和平統一進程指明了方向。這一講話,必將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辛旗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03月30日 第三版)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