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陳星:3·26遊行制造“民怨”泡沫 “臺獨”走進死胡同

  時間:2005-03-30 08:07    來源:     
 
    喧囂擾攘的臺灣“3.26遊行”到底有多少人參加?民進黨一直堅持說超過百萬,但是按照臺北市警方的計算,大約只有27萬人。這次遊行,民進黨採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來吸引民眾參加。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事後呂秀蓮抱怨說:“如果今後遊行可以做到不動員遊覽車,而是民眾心甘情願、自動參加會更好,不要花錢,遊行的意義會更大。”看來,臺灣當局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在臺灣激起了“民怨”根本就是誇大其詞,不過是民進黨當局用種種手段制造了“民怨”的泡沫。

  “3·26遊行”的結果已經向世人表明,“臺獨”之路走進了死胡同。

  臺灣社會對民進黨當局的“臺獨”政策心存疑慮。《反分裂國家法》出臺後,盡管臺當局刻意抹黑,但是並沒有在臺灣民眾中引起恐慌。相反,“反反分裂法”的言論卻引起股市大跌。可見,真正讓臺灣人民擔心的並不是《反分裂國家法》,而是民進黨當局借機過度反彈、在“臺獨”道路上繼續飆車而引發兩岸情勢緊張。

  臺灣的主流民意是反對“臺獨”的。這種情況在去年的“立委”選舉中已經看得很清楚。從“3·26遊行”人數和民進黨當局的期望落差甚大的情況看,基本也反映出了相同的社會心理,人民已經厭倦了這種只為一人一黨之私不顧民眾福祉的政治做秀。

  臺灣當局在兩岸議題上進退失據。由于長期以來民進黨當局操弄“統獨”議題,毒化了臺灣的政治文化,模糊了民眾的國家認同,培養了一批激進的“臺獨”分子,化育了“臺獨”的話語霸權,客觀上也使得“急獨”派對“臺獨”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臺獨”已經成為泛綠陣營的神主牌,失去了柔性訴求的空間,無論誰都不能觸碰,即使是策略性的調整也不行,否則就會遭到口誅筆伐。這在“扁宋會”後“急獨”分子的強烈反彈可以看得很清楚。

  但是,世人都明白,“臺獨”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神話。島內大部分民眾反對是一個重要方面,祖國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也極大的壓縮了“臺獨”的活動空間。

  “3·26遊行”後,臺灣當局還是不得不思考下一步的兩岸關係該如何走下去。是不是能切實遵守“四不一沒有”的承諾,緩和兩岸關係、促進兩岸交流,仍是橫在陳水扁面前的一道檻,因為不管從政治或經濟角度來看,誰都無法任由兩岸關係長期陷在冰點。(陳星)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03月30日 第三版)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