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在京專家冷觀326遊行 稱扁為長期執政降調以對

  時間:2005-03-27 10:27    來源:     
 
 

  中國臺灣網3月27日消息 北京涉臺專家就島內326遊行接受港媒採訪時表示,臺灣當局用嘉年華包裝的遊行,柔性訴求以及無奈的克制行動,降低了“臺獨”高調。學者們還指出,縱觀陳水扁的近期言行,可以看出其政策已或多或少發生了策略性調整,漸向中間路線靠攏。

  昨天收看直播的專家們也表示出了對島內民眾訴求的理解。社科院臺研所王建民研究員表示,雖號稱有百萬民眾參加(據臺警估計不到28萬),但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王建民並注意到,在此次遊行中,民進黨首次使用“中華民國”國旗,以及呼喊相對中性口號。

  王建民說,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後,陳水扁對此相對低調,並一改其強硬態度,變得“硬中帶柔”。這是陳水扁為民進黨在2008年後繼續當選做眼布局,逐漸將其政策向中間路線靠攏。王建民預測,陳水扁對大陸的政策還將做長期調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涉臺專家黃嘉樹則表示,“臺獨”不等于臺灣,更不等于臺灣人民,而大陸反對分裂、遏制“臺獨”也不等于反對臺灣的民主改革。他認為,曲解《反分裂國家法》、挑撥兩岸人民關係的做法,是違背多數島內民眾的善良願望的,而妄圖煽動民意為“臺獨”壯膽,更是難以如願。

  被稱為326嘉年華的遊行中,也曾出現民眾焚燒五星紅旗等極端現象。王建民則認為,《反分裂國家法》的出臺讓島內“臺獨”分子明白“臺獨”不可能實現,深感末路窮途,為發泄心中不滿選擇這些極端行為,那是他們氣急敗壞無可奈何的表現。

  對于兩岸關係的發展,專家們表示相對樂觀,認為326遊行是在兩岸關係低潮期的短暫現象。社科院副研究員褚靜濤則認為,大陸對于綠營人士,除要聽其言、觀其行外,還要思考其“言外之言”,揣摩其“為何如此”。當兩岸彼此都讀懂了對方的政治語言,知道行為方式,兩岸和平則完全可以維持。至于雙方目前可以做得到的,如在客運包機、貨運包機、農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應盡快促成,這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言恆)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