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專家評326遊行:“臺獨”精疲力竭兩岸終將回暖

  時間:2005-03-27 09:31    來源:     
 
 

  中國臺灣網3月27日消息 臺灣當局宣稱要反制《反分裂國家法》,昨天發動了326大遊行。據港媒報道,大陸的臺灣問題專家對此紛紛展開評論,認為這無非又是“臺獨”勢力企圖打著民意旗號制造影響的一次另類表演,但內部矛盾而又無力的演出已暴露出所謂“臺獨”精神的日漸衰竭;大陸今後將推出更為積極的舉措,兩岸關係在不遠的將來終會春暖花開。

  集中發泄“臺獨”力竭

  在京臺灣問題研究專家李家泉認為,326遊行是“臺獨”分裂勢力的拼死一搏,以此為始,雖然兩岸關係仍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復,但“臺獨”的總趨勢將會是下滑的,兩岸關係回暖將成定局,“不是雨過天晴,因為只有烏雲沒有下雨,所以說兩岸關係將雲開日出。”

  李家泉分析說,326只是“臺獨”分裂勢力針對《反分裂國家法》的一次集中發泄,完全在大陸的意料之中。他指出,陳水扁迫于島內各方的壓力,尤其是“臺獨”基本教義派及民進黨內接班人謝、蘇、遊、呂“三王一後”的壓力,不得不上街表態。不過,迫于美國和在野政黨的壓力,他並沒有發表進一步過激言論來煽動民意,制造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緊張。

  另類演出勞民傷財

  他指出,326有幾個特點:一是遊行的性質是“臺獨”的;二是利用執政資源鼓動民眾;三是洋相百出,無奇不有,尤其是寵物的參加,使遊行變成了遛狗散步;四是勞民傷財,三萬警衛,五百貼身保鏢,再加上交通、服裝、便當等費用,花費之多絕非八千萬臺幣可以辦得到,而結果更像是跨市旅遊。

  他總結說,臺灣當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動員出來的326大遊行,最終表明仍不外乎“臺獨”勢力的一次傾力演出而已,標榜所謂“全民自發”的口號,完全是自吹自擂。

  哄抬民意惡性循環

  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孫升亮說,兩岸的民意有互相哄抬的效果。陳水扁在操弄臺灣民意的同時,也鼓動了大陸的民意。兩岸關係越緊張,這種兩岸民意的惡性循環就極可能引發更大的危機,甚至軍事衝突。兩岸要想不對抗,要雙贏,避免戰爭,臺灣當政者必須盡量緩和兩岸關係,少些挑釁。

  扁言行仍在限度內

  另一位從事大陸對臺政策研究的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朱衛東表示,從“扁宋會”到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就島內輿論的反應來看,陳水扁尚沒有太過激的言論,他的言行總的來說還在一定限度之內。就這一點來說,大陸當然願意正面解讀。正如胡四點對“扁宋會”達成的“十點共識”給予正面回應一樣,胡錦濤也首次使用“臺灣當局領導人”這樣客氣的稱謂,顯示大陸對陳水扁最近一段時間內的言行持正面解讀。但目前這種正面看法仍是相當單薄的,正如臺灣有評論指出的那樣,如果陳水扁在326發表過激的言論,即便只有短短幾句,也就會使他努力靠攏“新中間路線”的努力前功盡棄。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認為,美國雖然對大陸此時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持有反面意見,但美國更反對臺灣當局的反制活動過度。基于美國的這種態度,臺灣當局的反制措施既不能採取“防禦性公投”這種極端的方式,也不能發表嚴重傷害兩岸關係的講話,臺當局才選擇了所謂“民間自發性”大遊行。“遊行在臺灣當局看來,既能表達反對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也能把美國的不滿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大陸將會更加主動

  時殷弘說,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陸即使不是現在,也會在今後比較快的時間內,會推出一係列比過去更加積極的、創新性的、旨在表達大陸和平統一的誠意和爭取臺灣民心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措施。即使臺灣當局不承認“一中”,即使兩岸沒有恢復協商和政治對話,大陸也會比以前更主動、更頻繁地採取有助于改善兩岸關係,增加臺灣民眾對和平統一信任的措施。(言恆)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