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台盟廣東省副主委、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政協常委孔令人
本報記者 翁淑賢
自從得知《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的議案將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那一時刻起,臺盟廣東省副主委、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政協常委孔令人就一直充滿著期待。他甚至採用在日曆上倒計時的方式,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在剛剛結束的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他有幸參與了這一法律的審議工作,並見證了法律通過的歷史性一幕。日前,他接受記者專訪,暢談對《反分裂國家法》的認識和對祖國早日統一的殷切期盼。
立法有利於最大限度爭取和平統一
記者:在不久前,你以一位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坐在莊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西大廳,參與了《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的審議工作。作為這一意義深遠的歷史事件的見證者,當你投下贊成票時心情如何?在參與審議並通過這一法律的過程中,你一直都在思考,還在討論時做了精彩的發言。請把你的體會跟我們分享。孔令人:我當時的心情格外激動。其實,自從得知《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的議案將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那一時刻起,我就一直充滿著期待。我甚至採用在日曆上倒計時的方式,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我認為,《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和通過,更有利於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通過對《反分裂國家法》的學習和思考,我深深體會到,這項立法是以憲法為依據,它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國家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原則、主張和措施。它將進一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國家意識和維護國家統一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凝聚各民族力量捍衛國家最高利益的重要精神支柱。我們通過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立法,把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神聖使命上升為國家意志,將使國家最高利益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有效、可靠和永久的維護。通過法律的形式,我們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一處理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歷屆政府最高領導人所宣示的政策法制化,進一步體現了中國政府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尋求祖國和平統一的決心,符合絕大多數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又能有效地遏制“臺獨”、懲治“臺獨”,是根除製造海峽兩岸緊張局勢亂源,保持兩岸和平、穩定,不斷加強廣泛交流的保障,有利於最大限度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通過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來保衛國家和民族最高利益,是世界許多國家的普遍做法,因此它又是反對外國支援分裂勢力,干涉中國內政圖謀的利器。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我完全同意制訂這一部莊嚴神聖的《反分裂國家法》,完全贊成其立法內容和所規定的法定程式。因為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關係著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關係著全國人民的感情和尊嚴,關係著中國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係著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和神聖職責。因此,我投下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贊成票。
以正壓邪,立法合時合理合法順民心
記者:細讀這部法律,它與以往我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主張有什麼樣的關聯?傳遞出什麼資訊?孔令人:這部法律的制定和出臺,表明祖國大陸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決心始終未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莊嚴而神聖的使命。長期以來,為了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國家和平統一,中國政府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就思考採用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出於對整個國家民族利益與前途的考慮,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實事求是、照顧各方利益的原則,正式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從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委員長的“葉九條”、1982年1月11日和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同志關於和平統一的兩次談話,到江澤民主席1992年10月12日的談話以及1995年1月30日發表的講話,2003年3月11日和2005年3月4日胡錦濤主席的兩次講話,都體現了各屆中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決心,這是《反分裂國家法》所傳遞的明確資訊。這部法律也以同樣的方式再次説出了全體中國人的心聲:只要和平統一還有一線希望,我們就會進行百倍努力。
記者:你如何評價這部法律的意義和影響?
孔令人:邪法日顯,正法必彰。我國政府制訂《反分裂國家法》,正是以正壓邪,合時合理合法,順民心,得民意。世界上任何主權國家,都有權立法依法維護國家的統一,決不容忍更不容許任何分裂國家的言行。在一個中國範圍來説,臺獨就是動亂,這是侵犯和損害中華民族核心利益的大事,每一位中國人都不會等閒視之。《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是中國政府首次以法律形式維護領土和主權完整,反對和遏制日益猖獗的“臺獨”勢力,是具有歷史意義、影響深遠的重大決策。
“樹欲靜而風不止”。臺獨分子在國外反華勢力的扶植、縱容下,不斷興風作浪,造成臺海局勢日益嚴峻。臺灣當局和李登輝之流,大搞“制憲”、“正名”,不僅在政治、文化、教育等幾乎所有領域大搞“去中國化”,而且在法理上加快了“臺獨”的步伐,妄圖用立法的形式為其“臺灣國”尋求所謂依據。中國政府和人民給了臺灣當局無數次“立地成佛”的機會,一再指出,只要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就可以坐下來談,而且什麼議題都可以談,兩岸的局勢就可以朝著緩和的趨勢發展,相信這是臺海地區和國際社會各方面所樂見的。
《華南新聞》 2005年03月23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