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評論
 
澳門報評:未達標的“326遊行”是失敗之作

  時間:2005-03-29 08:17    來源:     
 
 

  表面上看是由“民間團體”發動,實質上卻是臺灣當局官辦的“326大遊行”,呈現“雷聲大,雨點小”之態。如果以陳水扁自己的目標及標準來衡量,這次遊行其實是一次失敗的組織動員。

  其實,連民進黨高層也有自知之明,了解到臺灣地區的普通民眾,對北京為反分裂國家立法的反應,比較平靜,反倒是擔心臺灣當局作出過激的“反制”措施。這從3月14日北京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後,臺灣股市風平浪靜;但當翌日謝長廷聲稱要“修憲”以作“反制”時,臺灣股市當即應聲下跌了200多點,就可見端倪。另外,普通民眾如常生活,並無任何過激表現,也沒有到超級市場及便利店搶購生活用品。正因為如此,民進黨高層才擔心“326遊行”參與人數達不到陳水扁指令的目標,動用了一切公權力手段來進行動員,並竭力地抹黑“反分裂法”。

  實際上,從陳水扁“只遊行,不講話”的決定,就可知民進黨即使是要“反制”“反分裂法”,也必須看美國的眼色,及顧及到北京的反應。因此,我們觀察“326遊行”,不能單單看表面上的“熱鬧”,還要看“熱鬧”背後的折衝。應當說,這個遊行,民進黨一定要搞,否則,自“扁宋會”後就流失大量深綠支持度的民進黨,就將陷入更大的政治危機。在此角度而言,這個遊行,是一為“神功”──保住“臺獨黨綱”的“神主牌”,二為自己──挽回已流失的深綠選民。而陳水扁避免發表談話,參加遊行者也並未作出較多的過激表現,則是要向老美交流。

  從陳水扁在這次遊行中的態度來看,盡管他骨子里的“臺獨”因素仍然根深蒂固,但為了民進黨能實現“長期執政”的美夢,至少是為了能在“任務型國代”和縣市長選舉中獲勝,在“遊行”的“激情”趨于平復後,臺灣當局還是將會延續“扁宋會”所達成的“十項共識”,向中間路線靠攏,並向大陸發起“復談”攻勢。

  來源:摘自澳門《新華澳報》(內容有刪節) 作者:富權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