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評論
 
評論:“愛臺灣”就是與大陸對抗嗎?

  時間:2005-03-23 08:32    來源:     
 
    這些天,臺灣某些政治勢力正籌劃活動反對《反分裂國家法》。連日來進行種種鋪墊行動,先是全面抹黑,對於該法的和平誠意、積極措施,統統避而不談,故意隱藏。一部追求和平之法,卻被歪曲為“武力犯臺”的“戰爭法”。繼而,他們炮製和渲染“戰爭氛圍”、“恐懼心理”,鼓動民眾上街頭,給人一種“大難臨頭”的錯覺,進而操縱悲情與敵視大陸的情緒,大鬧騰一番以獲取政治利益。

  對此,多數臺灣民眾能夠分辨清楚,顯得比較理性。許多看過法律條文的民眾,表示一點也不會緊張,因為他們不搞“臺獨”,所以安之若素,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島內商界對各種資訊的反應向來夠敏感的吧,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那天,臺灣股市反應平靜,波動很小。大家明白,這部法律不過是把既有的對臺政策法制化,並沒有什麼“震撼彈”,不妨用平常心看待,不值得驚慌。然而,島內某些要員緊接著大分貝地喊話,鼓動民眾反對此法律,次日臺股大跌92點,股民擔心的是“大鬧騰”會導致兩岸關係更緊張。看來,投資市場並不畏懼“反分裂法”,卻挺怕反“反分裂法”!

  儘管島內人心思定,但按照綠營一向的行事哲學,這次不鬧騰一番才怪呢。他們以街頭運動起家,向來擅長進兩步退一步的“衝突理論”,先將社會二分為愛不愛臺灣,繼而搞族群動員,隨從者為“自己人”,“非我族類”則靠邊,喧鬧激情,主要目的還是拉抬自己在島內政壇的行情。

  對於這場政治秀,主演者有所算計:一是要向大陸方面施壓;二來做給外國看,通過混淆視聽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第三是為自己解套。他們很清楚搞“臺獨”難以得逞,不久前連説“做不到”,一聲嘆息受到急“獨”派猛批,起了內訌。此番發動鬧騰行動,就是要向急“獨”派表明心跡,轉移內部矛盾的焦點。然而,就憑他登高一呼,就能改變“臺獨”不可行的處境與格局嗎?恐怕他自己也心知肚明。

  問題是,“獨”派這次大鬧,慫恿民間對立,煽動敵意,擴大歧見,對兩岸關係何補?對臺海和平何益?島內很多民眾深明於此,不願去抬那頂“轎子”,但也有些人受到蠱惑,沒看過《反分裂國家法》條文,就準備參加遊行。這些年,島內政治熱而經濟冷,很多人厭倦了政治爭鬥。此時此刻,綠營的支援者不如換一種方式思考,什麼事情是在白耽誤工夫?難道“愛臺灣”的方式只有與大陸對抗嗎?回應大陸關於發展兩岸關係的呼籲,推動臺灣經濟來一個大提振,有什麼不好?

  20多年來的兩岸互動證明,所謂“大陸威脅”、“狼來了”、“以大吞小”只是自己想像出來的風車,子虛烏有。古人云:“安危在是非,而不在強弱。”(《韓非子安危》)這裡的是非,是民族大義,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標準,而不是局部的、少數人的“自選動作”。島內有人迷信一鼓動民粹就靈,認為只要動員多少人上街頭就在理了,這是一種迷思。過去用得很爽,今天不合時宜。島內的人不妨想想,如果大陸也來這一手,那場面就不是一點點了。(連天)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03月23日 第三版)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