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注
 
斯里蘭卡支持《反分裂國家法》

  時間:2005-04-09 15:32    來源:     
 
 

  

  4月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科倫坡斯里蘭卡總統府同斯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舉行會談。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人民網科倫坡4月8日電  記者馬小寧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8日下午在斯里蘭卡總統府同斯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舉行會談,雙方對中斯友好合作取得的進展和成果表示滿意,對兩國關係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並確認將繼續共同致力于不斷推進中斯傳統友誼和互利合作。

  庫馬拉通加夫人說,斯中人民的友好交往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兩國建交後,斯中關係日益密切,合作富有成果。斯政府和人民熱烈歡迎溫總理的來訪,深信此訪將有力推動兩國友好合作的發展。她重申斯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支持中國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和中方為維護領土完整所作的所有努力。庫馬拉通加夫人表示,由衷感謝中國在海嘯災難後向斯提供的及時援助,中國人民,甚至有許多中國兒童和學生自發捐款的情景使斯人民深受感動。

  溫家寶說,中國同斯里蘭卡是患難與共的朋友。去年底發生的海嘯災害,使斯里蘭卡人民生命財產蒙受重大損失,我此行就是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當面向斯里蘭卡政府和人民表示同情和誠摯慰問。我們提供的一些資金和物資援助已陸續到位。中國民政部和紅十字會將向斯里蘭卡再提供總共870萬美元的民間捐款,這是中國人民的一份心意。溫家寶強調,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援助是有限的,但中國人民對斯里蘭卡人民的友好感情是真摯的,幫助是發自內心的,希望我們的援助能為斯里蘭卡人民重建家園做出貢獻。

  關于雙邊關係,溫家寶表示,中斯友誼源遠流長,兩國人民在長期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近年來,中斯關係取得迅速發展,兩國高層互訪頻繁,經貿、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日益擴大,人民之間的友誼不斷加深,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我們之間沒有任何問題,是不同國情、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友好合作的典范。

  溫家寶指出,中國政府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政策,珍視同斯里蘭卡的傳統友好合作關係。他提議將中斯關係定位為真誠互助、世代友好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並提出為充實這一關係的四點建議。第一,鞏固傳統友好,增進相互友誼,繼續擴大兩國政府、議會、政黨和青年等各層次的人員交往;第二,加強經貿合作,謀求共同發展,通過優惠貸款、企業加強往來等方式,積極開拓新的合作途徑;第三,擴大合作領域,鞏固雙邊關係基礎。中斯農業、漁業、旅遊合作良好,開發能源合作前景廣闊,文化、教育、宗教等領域的交流大有潛力;第四,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和配合。溫家寶讚賞斯政府在臺灣等問題上對中國的堅定支持。他表示中方也同樣支持斯里蘭卡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的努力,歡迎斯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願與斯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和地區組織內的合作,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貢獻力量。

  庫馬拉通加夫人表示讚同溫家寶的建議並作出了積極回應。她強調溫總理提出的建議積極務實,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符合斯的實際需要,有利于斯的經濟建設,標志著斯中關係將向前邁出一大步。

  雙方還就南亞地區形勢等問題交換了看法。溫家寶強調,中國作為南亞的近鄰,希望南亞各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中國願與南亞各國建立長期穩定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願同包括斯在內的各方一起,繼續為促進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庫馬拉通加夫人對中方的這一立場給予高度評價。

  會談後,溫家寶和庫馬拉通加夫人共同出席了中斯兩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等6個雙邊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

  人民網科倫坡4月8日電  記者馬小寧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結束對孟加拉國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後,8日下午乘專機抵達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班達拉奈克國際機場,開始對斯里蘭卡進行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

  溫家寶總理步出艙門時,禮兵鳴禮炮19響。斯里蘭卡總統特別代表拉克什曼·卡迪爾加馬爾等政府官員到機場迎接溫總理。一名斯里蘭卡兒童向溫總理獻花。斯總統特別代表在機場為溫總理舉行隆重歡迎儀式。

  溫家寶在機場發表書面講話說:中斯友誼源遠流長。兩國建交以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斯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人民間的友好感情與日俱增。中斯友好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溫家寶在講話中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斯里蘭卡政府和人民,特別是海嘯災區人民,表示深切慰問。

  溫總理乘坐的專機給斯里蘭卡海嘯災區人民帶來了生活用品。特別代表在機場與溫總理交談時對此表示感謝。

  訪問期間,溫總理將與斯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和斯里蘭卡其他領導人就雙邊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其他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溫總理還將視察海嘯災區。

  《人民日報》 (2005年04月09日 第一版)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