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0月1日北京消息 綜合媒體報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宣佈,“嫦娥二號”衛星準確入軌,星箭成功分離,嫦娥二號衛星進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標誌著發射圓滿成功。
據了解,“嫦娥二號”衛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2顆月球探測衛星,繼2007年“嫦娥一號”一舉實現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之後,“嫦娥二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又向前邁出重要一步。本次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是“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首次擔負月球探測衛星發射任務,也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31次航太飛行。
據指出,“嫦娥二號”衛星奔月飛行約需112小時,期間計劃進行2—3次軌道中途修正,並開展X頻段測控、紫外導航等試驗和空間環境探測。當衛星到達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時,實施近月制動,進入近月點100公里的橢圓軌道。再經過兩次軌道調整,進入100公里的極月圓軌道。之後,衛星擇機變軌,進入100公里 15公里繞月橢圓軌道,拍攝後續任務預選月球虹灣著陸區圖像,解析度優於1.5米,並驗證快速測定軌等相關技術。
1至2天后,衛星將返回100公里環月軌道,繼續開展技術試驗和科學探測。利用新研製的立體相機和改進的鐳射高度計進行月面地形地貌探測,獲得解析度優於10米的月表圖像和更精細的月表高程數據;同時,利用改進的γ/X射線譜儀、微波輻射計、空間環境探測儀等,對月表元素和物質成分、月壤特性、地月空間環境進行探測。
嫦娥2號搭載7種設備140公斤 與1號比有4項變化
“嫦娥二號”衛星共搭載7種探測設備,包括CCD立體相機、鐳射高度計、γ射線譜儀、X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儀、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離子探測器,有效載荷總重約140公斤。
報道指出,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任務的主要技術變化有4點:一、運載火箭由“長征三號甲”改為“長征三號丙”,“嫦娥二號”衛星發射取消調相軌道,改為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二、環月軌道高度由200公里調整為100公里,並新增100公里 15公里試驗軌道;三、新增技術試驗分系統,包括驗證“嫦娥三號”任務的X頻段測控體制、試驗低密度校驗碼遙測信道編碼及降落相機等技術;四、有效載荷分系統新增優於10米的高解析度立體相機,在100公里 15公里試驗軌道對“嫦娥三號”任務預選月球著陸區進行優於1.5米的高解析度成像試驗。
嫦娥二號總指揮:2025年中國或實現首次載人登月
近日,在“2010年航太工程育種論壇”上,我國“嫦娥二號”衛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院士曾介紹深空探測時間表:2013年探測火星,2015年探測金星,2025年實現首次載人登月。
葉培建院士説,目前我國深空探測的主要目標是月球。探月工程是我國向深空探測邁出的第一步,將在2020年前完成“繞”“落”“回”三個步驟。根據設想,葉培建提出,2025年我國實現首次載人登月。
對於載人登月的具體形式,葉培建院士的設想是:三個人,分艙段多次發射,近地軌道交會對接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之所以考慮三個人,因為“一個人太孤單,兩個人怕完不成任務,三個人剛好。”葉培建院士還曾表示,我國月球探測的最終目的,將是把月球建立有人長期值守的基地。(台灣網 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