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五大系統並行,實現中國航太産業化發展

時間:2010-11-24 14:12   來源:中國網

嘉賓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我是中國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中國現在通過嫦娥二號工程未來也想帶動國家航太科技或者是産業化的發展,未來通過嫦娥二號探月工程可能會擊發我們在這方面科技進步,會對中國未來航太産業有沒有未來可以前瞻到的、預測到的進步,或者在國際上。我知道我們國家是航太大國,但是不是産業大國,所以想請你們預測一下。

  欒恩傑:我們離産業化距離太遠,發展中國家搞這麼多航太,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如果很快提産業化對科學技術發展壓力很大的話,恐怕對我們的能力也是一個考驗,因為我們産業化做的不好。但是並不是説我們航太沒有開始産業化的步伐,比如我們現在從應用衛星來看,我們一直説應用衛星要把應用成果作為非常重要的題目提到航太面前,我們航太要滿足於發射成功,實際應用就是産業化的前端,沒有應用的推廣上哪談産業化呢?從應用衛星來看,比如現在氣象衛星,産業化非常好,因為氣象衛星已經成為服務狀態。現在我們的衛星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的衛星壽命也開始達到8年、10年,這個就為我們今後産業化的發展提供很好的條件。

  從氣象衛星來看,我們連續工作叫風雲一號,我們頭等上的同步衛星是風雲二號,我們衛星軌道慣性空間是不變的,可是地球在轉,一天轉一圈,所以(集軌)就可以全球的觀測。結構衛星就給全球變化資訊,這樣我們衛星氣象數據獲取,我們國內就有兩個資訊源,一個是全球資訊源,一個是當地的資訊源,這樣為氣象的産業化應用提供了很高的依據。

  現在還有很多應用型衛星,比如海洋衛星,海洋品質變化,包括齒槽,包括海的氣象裏,在海洋表明所能夠呈現出來的參數、特性可以記錄下來判定海洋的過程,也為我們經濟建設服務。

  我們國家的氣象衛星已經作為世界的衛星系統的一個成員,我們國家的衛星可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日本的氣象衛星也是很中國的部分,再一個是印度,這樣有三個國家在亞洲地區放星星。因為中國衛星沒有連續送上去,所以不能完成本地區的情況,所以引起了亞洲國家能不能充分發揮國際應用衛星的潛能,為全人類服務呢?所以風雲二號衛星也是作為全球資訊系統裏的一個衛星,也叫做連續運作形成了一定規模,如果産業化按照航太本身賺的錢或者是GDP來評價,我們放的星越來越少,因為放了沒有用,不像買別的,我們一個星要搞好了十年不換才是好的,如果是天天換,年年換,活沒有幹多少就麻煩了。所以航太需求就看為國民經濟建設,科學基礎發展做了哪些推動和為國民服務的事情,從這個概念上來説, 我們的應用衛星已經開始産業化發展。已經為我們國家服務,也為社會服務。

  包括搞的第二個導向系統,我們叫做北斗,美國叫GPS。我們國家是區域的,到2012年我們就可以完成亞洲地區區域導向,等到2020年左右,如果我們國家把導向做到30幾個衛星,我們就可以做到全球導向系統,就可以為我們的漁船,為我們的飛機,為野外工作的人,迷路的人,陸路交通、水陸交通提供導向服務,那個時候就可以説我們中國有獨立的導向系統,它如果搞好了地面帶動量很大。比如你們拿手機,我們現在用東方衛星在完成我們的空間任務,但是上面寫的都是通訊部,不在航太,説航太提供了基礎設施,産業過程在二次開發,在各個行業領域裏,能夠把我們的産業化搞好,要像航太要科技成果,要像應用做産業化的成果,這樣呼聲的推動,我們國家航太也起來了,應用也起來了。就是説嫦娥能夠有什麼GDP?這個沒有,這個全世界沒有,因為都是花國家的錢,包括俄羅斯大量投錢開始對月亮探測,美國去了人,一共去了12個人,拿回來300公斤的月亮石頭,他們在分析研究,以後我們的人拿來石頭要好好的研究,所以科技的東西可能目前還看不到月亮工程的産業化。所以我們的嫦娥工程一定要突出,一定要反應中國人的能力,中國人能夠去月球的能力,就是表達一下我有能力。表現一個國家航太成果是什麼呢?進入太空的能力!包括同志們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往更遠的地方走走,就看你幹不幹了,所以這是一個是要表現我們有能力。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