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專家透露嫦娥三號預選登月地點有五個

時間:2010-11-24 10:40   來源:科技日報

  本報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劉莉)在今天中國科協組織的“科學與媒體對話”活動上,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于登雲透露,此前公佈影像圖的月球虹灣區域,不一定是嫦娥三號最終著陸區。包括虹灣在內,目前嫦娥三號的預選著陸區共有5個。另外4個預選著陸區分別是:酒海、濕海、開普勒和阿裏斯基撞擊坑。

  我國的探月工程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的目標。嫦娥三號、四號為二期工程,將實現月面的軟著陸和巡視器在月面的巡視和勘察。因為其標誌性意義,嫦娥三號著陸點一直備受關注。

  “事實上,在探月一期工程的時候就在考慮二期、三期的工作,在二期著陸點的確定上,我們預選了5個著陸區。”于登雲説,5個預選著陸區的選擇取決於四大因素:第一是科學性,這個地方是不是科學研究價值非常高,元素比較豐富;第二個是安全性,航太器是否能夠平穩著陸,正常工作;第三個是可測控性,必須在能夠看到的地方;第四個是創新性,盡可能在別人沒有去過的地方。于登雲介紹,嫦娥三號最終著陸點現在不能確定,要根據將來進展情況和具體發射情況才能明確。

  目前嫦娥三號已進入初樣研究階段。“三號、四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應該是一個全新的航太器,它是帶腿帶輪子的航太器。技術難度比較大,目前來看進展情況很好。”于登雲説。

  于登雲今天還表示,嫦娥二號有信心在半年之內完成7米解析度全月影像圖。此前,這項任務一直沒有對外公佈。與之前嫦娥一號完成的120米解析度全月圖相比,此次根據嫦娥二號傳回數據拼接的圖像,解析度將提高十多倍。從目前看來,完全有可能完成。

  負責數據接收、處理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副總指揮劉建忠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衛星平臺、測控,相機的工作狀態都非常好,保證了數據能順利接收、傳輸、處理。

  接收到嫦娥二號傳回的數據後,要經過一系列處理,包括信道處理、源包處理、格式重整等。劉建忠表示,接下來的4個月時間,他們的工作重點和難點都是數據的接收和處理,爭取不丟失任何數據。這是繪製7米解析度全月圖的基礎。

  目前負責地面應用的80多位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工作。因為數據接收必須在北京密雲和雲南昆明兩個天線能夠同時看到月亮的時候進行,因此地面應用系統的工作時間是按照月光工作時間來計算,這被劉建忠稱為“月亮走我也走”的“月光工作制”。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