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嫦娥二號的先導任務是為後續工程技術降低風險

時間:2010-11-24 10:27   來源:中國網

黃江川 嫦娥二號探月衛星總設計師

  中國網訊 23日下午,中國科協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科學與媒體對話——嫦娥二號衛星探月”活動。

  嫦娥二號探月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介紹,目前工程任務是六項目標都圓滿完成,科學探測的任務也完成大部分,嫦娥二號衛星狀態非常好,衛星平臺非常穩定,探測效率也非常高,預定半年之內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任務是先導性,主要是降低後續的風險,它的構成從兩個方面去説,一個是時間段在一號到二號發射這兩個間隔發射不到三年時間,還需要論證和準備,大概兩年多的時間,在那麼短的時間裏要取得一些新的技術突破還是有相當難度的。同時,嫦娥二號充分繼承了嫦娥一號的備份星,大概有5%延用,有10%需要修改,由於飛行軌道特別是從探測軌道、工程目標軌道,從200公里到100公里,還要加一條15公里的軌道,這個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有5%是修改的。還有5%是為後續工程技術驗證做的。

  黃江川説,驗證是一個狀態相對比較複雜的狀態,在這些設計的時候,嫦娥二號衛星相對於嫦娥一號衛星多了一個分析,叫做技術實驗分析圖。在分析圖裏做了以下事情,一個是配合工程目標要做技術驗證有一個探月特別是未來深空要用的測控體制的驗證,所謂測控體制就是需要跟地面配合,我負責衛星系統,然後我們跟地面測控系統再聯手,這個目標已經完成實現了。目前X頻段傳播速度很高,深空必須使用,負載數據相應承載也不大。在數字化的設計裏,就涉及元器件、工藝等一系列的難度。我們重點解決的是載波捕獲與跟蹤,低信道比要保證較高的(靈感度),嫦娥二號搭載的是實現了-140DB,信道比如果是60DB的話,信號和噪聲這個比應該是1000倍,140DB是相當高的,未來應該更高,在負的150DB,應該説這項工作是突破了。

  最後,黃江川還説,嫦娥二號衛星還有一個太空視頻成像技術,支撐這項技術的星載系統經常配備的設備就是輕小型化相機,這項技術驗證非常成功,在嫦娥二號包括太陽翼的展開。每次都非常成功,除了這個産品之外,本身技術的實現就是有很多講究在裏面,比如倣真技術,最後就做到了實際成的圖像和預設的結果是完全一樣的;另外,在太空中實際目標是不多的,它是有特定的運作規律,在某一個時刻上在特定的位置上,所以對於星上的控制就有一些高的要求。對衛星本身平臺的控制,對地面的操控本身就是一個檢驗,最終的結果可以跟大家報告就是做到了很準確,而且沒有差錯,當然這個也依靠我們在前期倣真系統的驗證,以及地面設計合理的地面演練流程,進行了大量的艱苦的工作才取得了成果。

  此外還有一個集中化數據處理單元技術,高度整合數據處理單元就像一個CPU的技術,簡單説把針對六個工程目標的所有東西都歸到一個(分系統)之內有一個代碼來管它,這個代碼是一個核心,要有存儲、有信號處理,要發回地球,對信號要進行整理、壓縮等等,這個電腦的技術也是高度整合産品,也是未來技術發展或者是後續功能驗證所要使用的産品,特別是提升電子設備水準的一個代表。(陳訓迪)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