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遠望號回顧:又創三項新紀錄遠望人都是英雄

時間:2010-12-27 15:46   來源:揚子晚報

  遠望六號在12月25日安全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這是一次創歷史的航程,誕生3項我國航太遠洋測控的歷史紀錄:出海時間最長,單次出海執行任務最多,單次出海航程最遠。32年來,遠望號船隊已成功執行87次海上測控任務。

  通訊員 熊招斌 陶正齊 邵長寶 陳國玲 

  本報特派記者 焦哲

  回首遠望號,痛並快樂著

  思念很痛苦 爸爸去遠方摘星星了

  2010年8月6日上午9點30分,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附近水面風力5級,涌浪2.0米。汽笛長鳴,解纜、起錨,遠望六號測量船開始了建船4週年來的第7次遠航。

  甲板上,出海的遠望人整齊列隊向碼頭上送行的人行注目禮,揮手告別。此時,一位年輕的科技幹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只見他飽含深情的頻頻向碼頭上的女友揮手,漂亮的女孩胸前捧著一束鮮艷的玫瑰花,臉上挂著依依不捨的痛楚。

  “思念”是遠望人最敏感的神經,輕輕碰一下,便會痛徹心扉,所以遠望人從不把它挂在嘴邊,而是用其他特別的方式去表達。

  通信工程師和勇選擇了看星星。他的女兒才1歲半,最喜歡被爸爸抱著數星星。船臨出海那天,小姑娘硬是攥緊了和勇的衣服不讓走,害得他連哄帶騙説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摘星星,小姑娘這才松了手。於是,每天晚上和勇在忙完工作之後就會到甲板上待一會兒。那滿天的星一閃一閃的,和勇説,看著看著,他就會看到女兒的笑臉。“我伴著遠望號馳騁大洋追星攬箭,等孩子長大懂事了,她也會為爸爸感到自豪。”

  與和勇一起看星星的還有科技人員錢小雲。錢小雲不是天文迷,他看星星,只是為了一個美麗的傳説。出海時,錢小雲的妻子已經懷孕七個月了,可因為他出海無法照顧,只能由錢小雲的父母從老家趕來照看在家待産。航海者們在南半球最渴望見到的就是南十字星座,傳説它代表著吉祥,會祝福航海的人們一帆風順。聽説後,錢小雲每天晚上都到甲板上,對著十字星座祈禱,祈求滿天的星斗,能為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捎去祝福。

  32年來,這個傳説已經伴著幾代遠望人圓滿完成了87次國家級的大型試驗任務,為中國的航太事業書寫了一個個輝煌。對這一個個輝煌,遠望六號船黨委書記史磊作了如下注腳:奉獻,是遠望精神的靈魂。

  祖國很遠  “浮動的國土”讓華人驕傲

  在整個航程中,為補給淡水、燃油和食品等物資以及檢修船舶設備,遠望六號船總共分4次停靠了3個外港。其中,2次停靠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帕皮提港,斐濟的蘇瓦港和菲律賓的達沃港各停靠一次。值得一提的是,執行最後一次“北斗”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地點是在印度尼西亞的內海蘇拉威西海。印度尼西亞政府還派了海軍、交通部等方面組成的8人“考察團”上船“考察”。在5天的駐船參觀過程中,他們在船指揮室親眼目睹了遠望六號船對“北斗”衛星的海上測控過程。當測控任務結束後,這些印尼官員紛紛豎起大拇指。

  遠望六號船每到一個地方,當地的華人、華僑都無不為祖國的航太事業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驕傲、自豪。

  在得知遠望六號船即將停靠斐濟蘇瓦港的消息後,中國駐斐濟大使館工作人員和當地華僑華人一大早就冒著雨到碼頭來接船。大雨滂沱中,一面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分外耀眼,人們不停地揮手致意。

  嫦娥二號衛星發射成功後,當晚,中國駐斐濟使館的全體館員、旅斐華僑華人和中資機構代表與遠望六號船科研人員舉行了慶祝宴會。已經在斐濟生活了25年的華人施先生特意從網上下載了衛星發射時的直播錄影,製作了一個3分鐘的短片。因為網速太慢,3分鐘的視頻用了4天才下載完。1979年就來到斐濟的馬德文説自己在看完火箭發射直播後,激動得一晚上沒睡。

  路途很險  不畏風浪勇闖“魔鬼海域”

  起航後,遠望六號船沿著預定的航線過長江出海口,進入12海裏領海線,船員們舉行了莊嚴的向祖國再見儀式,乘風破浪駛入了公海。長江口的海水渾濁發黃,到了東海,顏色又變成了藏青色,等到進入太平洋海水的深度一下由200米變成2000米,海水的顏色就變成了藍墨水一樣,再到大洋深處,海水的顏色又變成了深藍色。

  遠航在太平洋上,要有詳盡的海圖以及固定的航道,即使這樣,航行在太平洋上也是危險重重。

  測量船在海上進行航太測控需要根據衛星、飛船的軌道來確定航行海域。有些還沒有航線,就需要自己來開闢。每當夜幕降臨時,船上的廣播裏總是發出“燈火管制”的命令,聽到這個命令後所有船員都將自己住艙的窗簾拉好,就連船頭的駕駛室裏也是一片漆黑。一開始,記者不明白,黑洞洞的,這樣航行會不會觸礁或者撞船呢?可水手們告訴記者,這樣做恰恰是為了避免撞船。因為在茫茫大洋上夜航,船上亮著燈光會讓其他船誤以為是船停在海上沒有動,這樣就會威脅到航行安全。

  在142天的航程裏,遠望六號船順利穿過了宮古海峽、關島、馬克薩斯群島等一個個“魔鬼海域”,最遠到達西經125度的南太平洋任務海域,與北京時差最長達7小時。

  返航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12月19日淩晨,船開始劇烈搖晃。有經驗的船領導發現情況有些不對勁,馬上起床叫起有關技術人員,研究“敵情”。遠望六號船在茫茫大洋中遭遇了冷空氣。

  第二天淩晨,遠望六號船附近的風力最大瞬間可達7級,風速每秒16米。萬噸級巨輪在浩翰無垠的印度洋猶如一葉扁舟,剛剛在波峰露臉,隨即被打入深深的浪谷,鋼鐵船體咔咔作響。船長和政委親臨駕駛室操船,高度緊張中兩人手抓鐵欄杆沉著、果斷地指揮,“強大涌浪向東南方向移動”,“好,左滿舵!”經歷一番緊張的“戰鬥”,船終於穩下來了。

  那些感動的瞬間

  “嫦娥飛天”時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測控工程師最美的笑容

  “嫦娥飛天”決戰的那個時刻:北京時間10月1日,嫦娥二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成功的喜悅,也寫在了每個遠望人的臉上。

  奮戰在測控機房內的年輕工程師袁珽笑了。袁珽的父親是個老遠望人,20多年來隨遠望號一起多次遠涉重洋。2009年從復旦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袁珽放棄了在跨國企業的高薪待遇,選擇了和父親同樣的職業。從青澀到成熟,在遠望號這個大家庭裏,袁珽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踏實實。“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他的笑容裏充滿了子承父業的自豪。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總工程師周朝猛笑了。這是他最後一次以總工程師的身份執行測控任務。作為整個衛星海上測控技術總負責人,他一閉上眼,那些技術參數測控設備,就在眼前跳來晃去,好一陣子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這下,我可以放心交班了”,今年55歲的周總笑容裏充滿了後繼有人的欣慰。

  據了解,本航次,3艘遠望號測量船上共有20余人推遲了婚期,30余人帶病上崗,30余人顧不上照看分娩的妻子和病重的親人。

  航船靠港時 

  “祖國,我們返航歸來了!”——船員們最熱烈的歡呼

  12月23日,記者早上起床拉開艙室的窗簾迷迷糊糊覺得有些不對勁。在近5個月的時間裏,記者已經習慣了的深藍色海水變成了渾黃色,直到看見有船隻穿梭而過,記者才意識到我們的船已經航行在祖國長江的出海口了。從長江駛出,又從長江返回,32年來,宛如巨龍奔騰的江水見證了“遠望人”對共和國的赤誠。

  儘管還是看不到碼頭和陸地,可是船員們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紛紛走出艙室來到船舷,踮起腳尖伸長脖子使勁張望。岸上的景色被一點點放大,終於,碼頭上歡迎的人群和舞動的彩旗清晰可見了!

  “祖國,我們返航歸來了!”不知誰先喊出了這一句,接著全船的人都在齊聲高呼。在揚帆遠航142天后,遠望六號船終於安全返回祖國的懷抱。可是船員們似乎並沒有太多的休息時間。2011年,還有超過250天的任務在等待著他們。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