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歲的龐進禮,是北流市水泥研究所的總工程師。這個只上過6年學的老人,不僅是水泥生産方面的專家,還對醫學、法律、建築、工藝等領域都有涉獵。讓人驚訝的是,使老人奮發圖強從一個農民成為一個專家的動力,竟然是為了他的3個兒子。為了把3個兒子培養成材,他身體力行,刻苦學藝。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享受母愛,他帶著三個兒子遠“嫁”他鄉……
今年5月25日,記者在老人寬敞明亮的公寓裏,聽老人講述了他的傳奇經歷。
妻子擇枝高飛,父子身陷絕地
龐進禮祖籍博白縣水鳴鎮,後搬遷到北流市南部的白馬鎮茶新村,成為該村陳衝隊的一戶農家。1942年,龐進禮在那裏出生。由於家境貧寒,他上了6年學後就輟學了。為了生計,他先後學過木工、做過建築。由於聰明勤奮好學,很快就成了小有名氣的能工巧匠。
1962年,龐進禮結婚了,妻子是鄰村家庭殷實的女子。1964年, 他們的大兒子出生,這讓本來就困難的家庭更加貧困。為一家老小能吃個飽飯,龐進禮憑著那點手藝到處奔波勞碌。由於過度勞累及嚴重的營養不良,他染上了淋巴結核病,脖子腫得老粗,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瘤子,樣子十分嚇人。
為了治病,龐進禮借債治病走訪了方圓幾十里所有的民間醫生,但治療效果甚微。眼看病情越來越嚴重,而醫藥費又更難借到,龐進禮只好叫妻子求助於家景尚好的岳父,希望他能幫自己一把度過難關。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岳父非但不肯借錢幫助他治病反而對自己的女兒説:“不用浪費錢財了,他遲早都會死的,趁早找個人改嫁罷。”
強烈的求生慾望及極度的自尊使龐進禮決定孤注一擲,變賣了家裏所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傢俱、門窗甚至板凳。也許是命不該絕,龐進禮遇到了一個轉業回鄉的老軍醫,經過一年多精心調治,龐進禮的病竟奇跡般痊癒了。
病是治好了,但家又回到了赤貧狀態。在艱難的歲月裏,龐進禮的二兒子、三兒子又相繼出世。此時,他的妻子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窮日子,提出了離婚。對於這個不能與自己共患難的女人,龐進禮沒有挽留。但他提出,3個兒子必須留在龐家由他撫養, 其他“財産”可以一概不要。
龐進禮的“條件”大大地激怒了對方。誰都知道,龐家所謂的財産除了三間瓦房外一無所有。就在前妻準備去嫁人之前,領來了一大幫人,將他一家老小賴以棲身的3間瓦房瞬間夷為平地。
前妻拋夫棄子,另攀高枝去了。龐進禮的老父母攜抱著3個嗷嗷待哺的孫子悽然淚下。站在塵土飛揚的殘垣斷壁前,望著已不復存在的家,龐進禮沒掉半滴眼淚,心中升騰著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要把3個兒子培養成材!
父子齊進學堂,小鎮傳為美談
為了養活一家老小,龐進禮不得不尋找出路。於是他跑到曾經幫他治好頑癥的老軍醫家裏求他收自己為徒。出於對龐進禮的賞識與同情,老軍醫答應了。就這樣,龐進禮一邊虛心向師傅學醫術,一邊攬木工、泥水活養家糊口。
幾年間,在師傅的調教及經過自己的實踐摸索,龐進禮已經掌握運用中草藥治療諸如骨折、燙傷、毒瘡、淋巴結核等一些日常病例和一些疑難雜症。從70 年代中後期起,龐進禮開始接診。其時,龐進禮的父母已漸漸年邁,大兒子已上初中, 二兒子上小學,三兒子也到了讀書的年齡,一家7口開銷全靠龐進禮一人擔負。他們一家常常是顧得了吃顧不了穿,顧得了孩子們的學費顧不上全家人的吃穿。為此,龐進禮除了給人看病之外,不得不拼命地攬活幹,常常在外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趟,但3個可憐的孩子每天傍晚都會到村頭等父親回家。
儘管穿著最破爛的衣服,常常餓著肚子硬撐著去上課,但讓龐進禮感到莫大寬慰的是,3個兒子的成績都是班裏年級裏最好的。為了孩子有出息,他就像一匹永不知疲倦的老馬,引著孩子奮勇向前。
1984年,龐進禮的大兒子順利考上了湖北大學,二兒子考上了縣裏的重點高中, 三兒子也即將小學畢業。家裏的負擔越來越重了,此時,龐進禮開始意識到自己行醫雖有很長一段日子,但説到底自己仍只是一個農村的“赤腳醫生”若要開個診所或找份行醫的工作沒有文憑沒有執業資格是行不通的。為了日後能更好地供幾個兒子完成學業,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到廣西中醫學院進修學習 ,考個醫生資格!在朋友及一些熱心人的資助下,龐進禮終於如願到中醫學院求學。龐進禮父子4人共進大中小學的故事,一時在白馬鎮傳為美談。
攜兒遠“嫁”他鄉,“新人”羞煞故人
離婚後10多年來,很多人要為龐進禮牽線搭橋,但都被龐進禮婉言謝絕了。他擔心萬一娶來的後娘對兒子們不好,擔心後妻挨不起他家的苦,擔心後娘待兒子不好……總之為了兒子,龐進禮絕不輕言再婚。
由於為龐進禮説婚的人多了,兒子們也隱約知道了一些情況 ,懂事的兒子們都十分贊同父親再找一個伴。特別是大兒子,當從弟弟的信中得知父親為了他們而不肯去相親的事後,馬上給父親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信中説:父親十幾年來既當 爹又當媽,含辛茹苦將我們養大送我們讀書,父親的養育之恩兒子永生難報。如今兒已長大 ,父親你不為自己也應為我們再找個媽,也好讓我們體驗一下母愛……
捧著兒子的信 ,龐進禮淚如雨下。10多年來,自己卻從未意識到兒子的內心原來那麼渴望母愛。大兒子的信,深深震撼了父親的心。
儘管動了再婚的念頭,但對選什麼樣的人為伴龐進禮還是慎之又慎。一天,龐進禮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向他介紹了一個又善良又能幹的婦女。這個女人是因結婚10年都沒生育,被夫家罵為“不下蛋的母雞”而“休掉”。龐進禮有些心動了:這個女人沒有孩子,肯定會很愛孩子。
在北流市塘岸鎮獨竹村,龐進禮見到了那位叫李聖芳的婦女。龐進禮驚詫于對方的年輕與端莊,一問才知道人家比自己小12歲。隨後又了解到李聖芳在離婚後一人耕種3畝多地,養60多只洋鴨和幾頭大豬,是個難得的勞動好手。龐進禮對女方很滿意,於是他擺出了自己的3個難題:“一、我比你大12歲;二、我有3個 正在讀書的兒子;三、我的家庭非常貧困。如果你能完全接受的話,我們就交往。”對龐進禮的“歷史”李聖芳早就聽人説過,當初同意見面,也是因為佩服他一個男人在那麼艱難的情況下硬將3個兒子拉扯大,撫養成材。李聖芳聽後,很認真地點頭説:“我接受”。
龐進禮深深松了口氣,但兒子找媽還不知道能不能通過。只有兒子們都認可了,自己才能結婚。於是,龐進禮決定帶李聖芳到廣西大學讓二兒子“過目” 。1990年初夏的一天,當父親與一個阿姨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時,二兒子龐曉生喜出望外,大方地拉著李聖芳的手親切地喊了一聲:“媽!”
李聖芳的眼淚不爭氣地涌了出來。這淚一半是為那聲親切而陌生的叫喚,一半為眼前這個穿著窮酸的年青人而難過。是啊,誰會相信,都90年代的大學生,卻還穿著裏三層外三層打滿補丁的衣服!也就從那時起,李聖芳決定要把龐進禮一家接到自己的家裏,與龐進禮一同撐起這個貧困的家,儘自己的所有幫助幾個孩子完成學業。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龐進禮的前妻,他的3個兒子的母親,恰巧就改嫁在龐進禮“嫁”進的竹獨村。這曾經的一家人闊別18 年之後又意外地重逢了。只是,孩子們在從別人的嘴裏認知自己的親生母親後,沒有一個願意與她相認。
虔誠感動天地,“鐵樹”傲然開花
龐進禮帶著兒子在獨竹村安寨紮營後,與妻子李聖芳早出晚歸,辛勤勞作。那時,他的3個兒子儘管最大的已經大學畢業,最小的也已上高中,但3個小夥子個個都很自然很親切地管李聖芳叫“媽”。李聖芳對這3個從小就缺乏母愛的年輕人也視同己出,疼愛有加,毫無保留地取出自己多年的積攢,全力扶持兩個小兒讀書。
為了報答妻子,龐進禮專心鑽研醫術,他要與妻子生一個自己的孩子,讓妻子成為一個完整的女人。不知是龐進禮的醫術高明,還是他們的虔誠感動了上天,一年後,曾經多方治療10多年不孕的李聖芳竟然懷孕了!李聖芳喜極而泣,她終於可以摘掉扣在她頭上10多年、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的那頂“不會下蛋的母雞”的帽子!在35歲那年,她順利生下一個健康的女嬰。
此後,龐家喜事不斷。先是兒子們學成陸續大學畢業,之後不久李聖芳合法繼承了她在北流市松花鎮娘家的一份200多平方米的地産,從此他們一家告別了農村走向了城市。
幸福生活的大門終於向龐進禮一家敞開!
龐進禮的二兒子在大學學的是硅酸鹽專業,畢業之後,在實踐中除了掌握了水泥生産的基本工藝技術之外,還摸索了一套提高水泥産品品質的技術。龐進禮 覺得兒子還不能很好發揮作用,決定 “推”他一把。於是龐進禮就以經紀人的身份陪同兒子奔走全國各水泥廠大力“推銷”兒子。
在陪同兒子工作的日子裏,東進西突,北上南下,下車間、進化驗室,耳聞目睹使龐進禮也很快就學會了立窯水泥的改造技術。在兒子的指點下,他還掌握了多種水泥生産設備的改造技術。為了更好地輔助兒子的事業,龐進禮毅然放棄了自己的醫學研究,專注于水泥生産方面的技術研究。
如今,頗有經濟頭腦的龐進禮領著他的3個理科班出身的兒子已辦好了出國投資辦水泥廠的簽證,準備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來源: 新浪網)
編輯:輕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