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時評:以“八榮八恥”推動和諧廣東建設
 
 
  來源:      日期:2006-04-10 13:47

 


  本報評論員

  胡錦濤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發表後,在廣東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以“八榮八恥”為指針,弘揚知榮棄恥、褒榮貶恥、揚榮抑恥的社會新風尚,正在南粵大地轟轟烈烈地展開。

  榮辱觀古已有之,榮辱心人皆有之。以什麼為榮,以什麼為恥,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準。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道德特徵。它概括精闢,寓意深刻,涵蓋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抓住了當前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社會現實問題,集中表達了他們的共同心願。

  一個現代社會在總體上是開放和寬容的,但在一些基本問題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線和準則。在我們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道路上,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正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公民理應恪守的底線和準則。它的是非標準鮮明,價值導向明確,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具體化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當今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體現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統一,對於進一步匡正社會風氣、提高文明程度,無疑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從根本上看,“八榮八恥”既是凝聚人心幹事創業的堅強紐帶,也是我們實現宏偉目標的強大精神動力。

  構建和諧廣東,是廣東省的一項既定戰略任務。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需要全體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個社會有穩定的內在秩序。不難想見,一個精神缺失、進退無據、無所依憑的社會不可能構成和諧;而一個榮辱顛倒、是非混淆、美醜錯位的社會更無法實現和諧。“八榮八恥”針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見利忘義、損公肥私、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消極現象和社會公害,提出了鮮明的善惡界限,旗幟鮮明地指出了我們應該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它所包含的豐富內涵,為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為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提供了思想基礎。

  全省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當模範、做表率。要加強道德修養,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做一個心地清凈、品行端正的人。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政績觀,慎用權力,用好權力,絕不能用人民賦予的權力謀取私利。全省人民一定要把“八榮八恥”作為社會的共識,分清榮辱觀上的是非,讓紮根內心的崇高道德約束外在的行動,共同把全省道德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準。

  我們相信,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征程中奮進著的廣東,一定能夠向世人展示出物質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與此同時,更能夠向世人展示出廣東人的良好精神面貌!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輕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