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榮八恥”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
 
 
  來源:      日期:2006-04-17 14:29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反響之強烈,影響之廣泛,出乎很多人的想像。

     一段文字並不多的講話,為什麼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和如此熱烈的討論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她是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廣大群眾對精神文明要求的新提升。古語有雲,“倉廩實而知禮節”。在物質極度貧乏的時代,人們想的是如何填飽肚子,如何保住生命,什麼榮辱,什麼廉恥,除了極愛面子的人,很少有人會去考慮。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得到了較大提高,廣大群眾對精神方面的東西追求越來越高,對精神産品的檔次要求越來越高。對精神産品要求的提高,必然對社會風氣、社會道德、社會責任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人與人交往的標準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人的素質、品格、道德觀念、法制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每個人自己會把做人的標準提升,對他人的要求也會提高。於是,大家都希望有一個衡量人的行為、品格高低的標桿。胡總書記對“八榮八恥”的論述,符合了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了廣大群眾對精神産品和社會風氣的要求,符合了廣大群眾的意願,滿足了廣大群眾追求高品質精神生活的需要,引起強烈反響也就很自然了。

     第二,社會風氣的現狀,讓廣大群眾對“八榮八恥”的功效産生了極大的渴望。雖然説,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我們的社會風氣在不斷好轉,社會環境在不斷改善。但是,與之相適應,違法亂紀、貪污腐敗、生活糜爛、道德品格要求降低、社會正義感下降等一些影響社會風氣、社會環境的醜惡現象、非正義現象、非道德現象也經常發生,有些問題已經比較嚴重,有的問題已經對廣大群眾的正常生活産生了較大影響,有的問題已經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産生較大阻力,有的問題已經直接對“三個文明建設”構成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廣大群眾迫切要求凈化社會風氣,迫切要求有一個能夠規範社會行為、規範做人行為、規範一切言行的行為標準。正是對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不良習性、不良習慣、不道德行為、不規範的行為的不滿,廣大群眾對胡總書記的“八榮八恥”作用,産生了極大的渴望、極大的希望、極大的期盼,也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第三,“八榮八恥”的標本性十分強,對社會的昭示作用十分明顯。“八榮八恥”既是對社會風氣的高度概括,也是對精神文明標準的高度提煉,既是一個行為標準的標本,也是一個時代進步的參照係。她不僅指出了應該怎麼做,同時指出了哪些不應該做,不僅提出了哪些應該提倡,更提出了哪些應該剷除。一禁一倡,一縱一收,昭示了社會進步的方向,提出了社會進步的目標。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按照“八榮八恥”的目標去做,如果社會的每一個、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時段都能夠用“八榮八恥”作為標準、作為標桿,社會就將取得明顯的進步,社會風氣就將得到根本的改善,人民的生活環境就將越來越好、越來越高。“八榮八恥”對社會的標本作用,對未來的昭示作用,激發了廣大群眾對“八榮八恥”的熱情,産生強烈反響也就成了必然。

     第四,“八榮八恥”是真正中國特色的行為準則,是真正的優良傳統與現代文明的結合體。“八榮八恥”既有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有對現代文明要求的發展,既有世界文明的成果,也有中國特色的精髓,既有廣大群眾的一般要求,也有中國共産黨崇高理想的更高要求。“八榮八恥”既涵蓋了傳統的、現代的、中國的、世界的各種優秀的東西,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從古代到現代、從世界到中國的一切不良的東西,她不僅讓中國人民能夠接受,也讓世界人民能夠接受。這樣一個同屬世界追求高尚品格、追求高尚生活、追求高尚標準的行為標本,不可能不引起大家的共鳴,不可能不引起強烈的反響。


 
  (來源:南方網)

                          編輯:輕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