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某高校工商管理2002級的學生小李,在校東一食堂對面的公告欄裏,貼出一張招聘啟事,説自己要聘請一名生活助理,包括洗衣服、煮飯等,工資每月300元以上,貧困生優先。“因為平時事務繁忙”,自己家庭很富裕,家裏已經單獨為他在成都買了一套房子,並且配了一輛凱越車。
但自己生活自理能力差,特別是不會洗衣服,在外面的洗衣店洗衣服又怕不乾淨。(3月28日《揚子晚報》)
對於這則啟事,同學們議論紛紛,許多同學對這名同學在字裏行間透露的優越感感到很不以為然。小李不認為自己雇請同學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我想到反正要請人,不如請經濟有困難的學生,一方面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問題,另外一方面自己也比較放心。”對於同學們的非議,小李説這些同學是沒有放下“讀書人”的架子。
大學生招聘生活助理,是也,非也?這個問題值得一議。
確實,現在是商業社會,用錢買勞動力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作為一名在讀的大學生竟然有如此作派,真讓人有些擔心。是啊,誠如四川大學大學生自助協會理事會會長吳海英所説,小李雖然家庭條件比較好,但連洗衣服都要雇人,説明意志品質較差。不知道小李除了學習還在做什麼事,居然“事務繁忙”到連洗衣服的時間都沒有。既然生活自理能力差,為何不放下“讀書人”的架子,慢慢學習鍛鍊,在實踐中加以提高?
小李這種“優越感”,主要來自於家庭。不知道家長是如何考慮的。關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也是家長的權力,旁人無權干涉。但給孩子如此優越的條件,並非是什麼好事。古人説得好:“以德遺後者昌,以財遺後者亡”。給孩子留德還是留財,關係到孩子的前途和命運。種下的是溺愛,收穫的是苦果。這方面的沉痛教訓可謂多矣!
在一些人眼裏,“優越感”似乎成了一種傲人的資本,其實若不能正確對待,它就會成為一種“包袱”。有了這種包袱,艱苦奮鬥的觀念就會淡薄。當這種包袱越背越重,就會方向不明,路子不清,腳步不穩,乃至跌進痛苦的深淵而不能自拔。因此,當心被“優越感”摧垮,並非危言聳聽。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石成金甚至把它提到了“治生第一法”(《傳家寶 真益箋》)的高度。作為有“天子驕子”美譽之稱的大學生,作為每一個有抱負的青年,應該按照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要求,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邁好人生的“第一步”,千萬莫辜負了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來源:紅網)
編輯:輕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