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論壇為海南打開世界窗口

時間:2011-04-12 16:09   來源:海南日報

  歷經10年,博鰲亞洲論壇如今已經成為海南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海南也從每一年的論壇年會中不斷吸取新的活力。

  回顧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日益開放、活躍的海南,通過博鰲亞洲論壇被世界更多的地方所認知。就是這個論壇,為海南打開了一扇面向新世紀世界的窗口。

  2008年論壇年會前,胡錦濤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要求,海南要充分發揮改革開放排頭兵作用。2009年的論壇年會後,溫家寶總理在海南調研時同樣寄語:海南要繼續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兩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論壇年會召開前後,對海南提出了同樣的期待和要求,為海南在新世紀的改革發展指明瞭道路。

  繼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後,海南再一次爭當改革開放的先鋒。而海南的先行一步離不開博鰲亞洲論壇帶來的機遇——沒有哪個地方能像海南一樣,每年都如此密集和廣泛地與全亞洲乃至世界各個地方的人們緊密擁抱。借力博鰲亞洲論壇,海南正在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走向更為廣闊的世界。

  以世界的視野,在博鰲聚焦海南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再次將論壇年會報名截止日期提前,因為主動報名要求參會的嘉賓和人員太多,這在近幾年已經成為慣例。然而,曾經參與多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服務保障工作的省發改委副主任朱華友仍然記得,論壇成立之初嘉賓邀請工作所遭遇到的困難:一些受邀嘉賓和企業因為不了解而不願意參會。更有人發問:博鰲在哪?海南在哪?

  問題的答案隨著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一年年的舉辦而被更多的世人知曉,問這樣問題的人也越來越少。

  世人認識博鰲亞洲論壇的過程,也就是海南被世界認識的過程。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理事、海南省副省長、三亞市委書記姜斯憲(專欄)認為,論壇對海南最直接最大的影響就是極大提升了海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因為論壇,知道海南的人越來越多。“定期定址每年在博鰲召開,就是對海南最大的作用。”

  10年的時間,博鰲亞洲論壇已經從最初亞洲經濟合作的平臺成長為外國媒體眼中堪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比肩的世界級論壇。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要求參加論壇年會,要求來到海南、來到博鰲。2001年,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的代表人數還只有不到200人,而從今年的報名情況來看,即使出於控制參會規模的考慮,參會人數也達到2000多人。採訪論壇年會的各路記者,也從2001年的200余人到去年的近500人,到今年800多人報名;並且從2009年年會開始,境外記者人數已經超過了50%。

  海南正在隨著論壇的成長和成熟,進入了亞洲的視野,聚集著更多世界的目光。

  2010年論壇年會結束後,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沈正彥沒有像上一年一樣匆匆離去,而是到海南各地採訪製作一條在瓊臺商的專題片。出乎意料的是,在澄邁的鄉下,他遇到了在這裡種咖啡的“老相識”臺商林文定。“沒想到他會來海南,更沒有想到海南也能種不錯的咖啡。我想通過關注這些人,臺灣民眾對海南會有更多了解。”

  人們從亞洲各地,從世界的角落奔向這個盛會,聚焦這個盛會,同時,也在感受海南、關注海南,感受著這裡的變化和發展:設施更好了,交通更便捷了,環境更好了……

  朱華友告訴記者,這個過程的作用是間接的、潛移默化的,但是對於擴大開放又非常重要——只有關注得多了、交流得多了、了解得多了,才能創造更多對外交流和合作的機會。今天的海南,無論從外來投資、項目建設、産業發展、遊客吸引等各個方面來説,都已經從中獲益良多。

  2009年論壇年會上,一場“金融危機下的國際旅遊業”分論壇向世界展示了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未來圖景,國際旅遊島一躍成為論壇上的“熱詞”。

  “每年的參會者大都是所在國家或者行業的意見領袖,再就是權威媒體,他們對海南的感受和關注會輻射到很大的人群。”朱華友説,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論壇即使不討論任何有關海南的話題,不介入任何海南元素,海南也足以擁有一個非常廣闊的,對外展示和擴大開放的平臺。

  姜斯憲透露,每年論壇年會,海南省都會通過一些特別的設計讓與會者更多地感受海南。今年,許多嘉賓將乘坐海南剛剛建成的東環高鐵前往博鰲,他們將把對“中國速度”的解讀留在海南。

  從博鰲的窗口,讓海南管窺世界

  對外開放要請進來,更要走出去。而海南從論壇獲得的厚賚是,就在博鰲,也可以同時聽取和參考來自世界各地的經驗。

  從2001年論壇成立大會開始,博鰲亞洲論壇始終是一場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物雲集的盛會,這也是論壇的最大魅力所在。論壇的創始人是菲律賓、澳大利亞和日本的3位前國家領導人,論壇成立大會上有6位國家領導人和8位國家級前政要出席;2009年與會的外國領導人包括3位總統、7位總理和1位副總理;2010年年會,與會者包括7名外國領導人,而新當選的9名論壇理事中有5位前政要,其中首次包括了來自歐美國家的政要。

  除此以外的與會嘉賓和代表,也幾乎全都是跨國企業管理者、工商界領袖、知名的學者、富有影響力的媒體人、參與最新經濟政策探索和決策的政府官員等等。所有這些人,共同在海南面前打開了一扇前所未有的通向世界前沿的窗口。

  “國內任何一個省都不可能每年聚集這麼多高端人士。因此,我們的省領導每年年會期間都要極其繁忙地與國外重要代表展開溝通交流,廣交朋友,廣拓商機。”省外事僑務辦主任吳士存説,據統計,近5年安排省領導會晤國外重要代表37批次,為海南發展爭取到不少支援。

  2007年,美國著名企業家比爾蓋茨出席論壇年會,通過有效的溝通交流,他對海南增進了了解,表示了欣賞。第二年,他旗下的慈善基金會就進入海南,持續開展公益項目。

  博鰲亞洲論壇的另一個特色是每屆年會都設置很多的分議題,不同背景的人們可以就最關心和最前沿的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就理論和現實課題相互分享全球化的最新成果。

  毫無疑問,每年的論壇年會奉上的是一道“思想盛筵”,而海南擁有最便利的條件參與和分享。姜斯憲告訴記者,海南省每年年會都會組織省內幹部參加論壇年會,分享國內外可持續發展的成功經驗,開拓國際化視野,提升思想水準。

  2009年年會期間,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專欄)在電視鏡頭前一句“海南也有‘中國的尤努斯’……在這裡看到了草根金融的一道曙光”,使海南農村小額信貸獲得廣泛關注,逐漸成為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一個範例。事實上,此事的緣起也是在博鰲。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加拉格萊珉銀行創始人尤努斯出席年會,海南抓住時機,通過省領導的溝通交流,與其達成引進農村小額貸款的共識,並在後來的實踐中,在格萊珉模式基礎上,創造出符合中國國情和海南實際的小額貸款海南模式。海南農村金融從博鰲出發,走上了一條全新的改革發展之路。

  “參會一次比出國10次還有用。”吳士存説,不用從一個國家飛到另一個國家的長途跋涉,在博鰲就可以在一個會場裏找到所有的學習對象:或者新興經濟體的代表匯聚一堂,或者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領袖並肩而坐。在博鰲還可以聽到不同觀點之間討論與碰撞産生的思想火花,而這是無論出國多少次都難得汲取的思想財富。

  走開放之路,海南再做排頭兵

  “海南要發揮改革開放排頭兵作用。”胡總書記、溫總理的期望與要求如此一致,我們更有理由相信,這是基於對海南實際情況和在國家戰略中價值的正確判斷的一種必然:海南有最大經濟特區的優勢,還有博鰲亞洲論壇這個最佳的對外開放窗口。海南有足夠的條件並且已經在擴大對外開放上先行先試。

  吳士存表示,隨著海南服務保障工作的日益成熟,近5年來,海南省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論壇,利用好論壇平臺的作用,提升海南國際形象和影響力。最開始是在代表下榻的酒店舉辦海南圖片展、發放畫冊等紀念品;然後用舉辦歡迎晚宴、酒會等形式推介海南,在論壇上發出海南的聲音;近年來,開始嘗試融入一些與海南相關的主題和議題。如今,這些措施已經逐漸機制化,成為每年論壇年會的一部分。

  比如2009年論壇年會“金融危機下的國際旅遊業”的分議題幾乎為海南特色量身打造,海南的旅遊資源得到了全面的展示,海南旅遊發展的經驗和形勢得到深入的分析,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構想得到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嘉賓的一致讚許。

  在論壇年會之外,海南也在借助論壇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外國遊客免簽證範圍不斷擴大,開放部分航權等政策的落地,在幫助海南探索開放之路的同時,也為博鰲亞洲論壇的舉辦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2008年論壇年會期間,“最美國事活動”在三亞成功舉辦,“休閒外交基地”建設逐漸起步,將海南對外開放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準。

  這些對外開放的“深度”舉措,目前也僅有海南有充足的條件先行先試,甚至在一些領域為全國其他地區進行有益的探索,積累必要的經驗。

  “爭做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海南必須提升國際化開放水準,博鰲亞洲論壇就是一個最好的國際化品牌。”吳士存説,下一階段,博鰲亞洲論壇將從成熟走向大發展,海南也將通過論壇極大促進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水準。

  展望未來,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説:“博鰲亞洲論壇由於紮根海南,所以為海南提供了開展多形式對外交往的便利。我相信,以博鰲亞洲論壇為平臺的多形式多層次的民間外交和官方的高層外交,也將為海南的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的機會和動力。”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