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世界舞臺 中國故事

時間:2011-04-12 13:58   來源:《海南日報》
  在世界地圖上,我們找不到瓊海;在中國地圖上,我們找不到博鰲。即使在一些海南地圖上,博鰲也只是一個標有錨和魚的小點。

  就是由這個“小點”開始,誕生了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國家戰略的六大戰略定位之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一個遠離首都的熱帶島嶼省份,被確定為國家外交重要平臺,這在近年來不斷出臺的區域發展戰略規劃中,確實不多見。

  借助這個更加寬鬆、生動和靈活的公共外交平臺,一個“中國故事”正在世界舞臺上娓娓講述,也開始越發被當作“世界故事”來解讀和審視。

  一個多邊外交的舞臺

  近30年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外交事業也面臨著新的任務和挑戰。然而,落戶我國的國際組織為數並不多,一方面是我國綜合國力難以承載太多的國際組織的活動,另一方面是國際組織的管理帶有相當大的挑戰性。

  博鰲亞洲論壇的出現,讓人為之驚喜。在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姚望眼中,博鰲亞洲論壇有三重特殊意義:第一個涵蓋整體亞洲的國際性論壇;第一個包含了官産學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包容性組織;第一個定址中國的綜合性國際組織。“可以説,博鰲亞洲論壇開闢了中國外交史上的新一頁,從此又多了一種多邊外交的形式。”

  “實際上,博鰲亞洲論壇的國際影響力,是隨著10年來亞洲地區在國際經濟與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上升而增強的。”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認為,博鰲亞洲論壇凝聚亞洲共識、助推亞洲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方面的貢獻,也推動了國際社會更加注重傾聽亞洲的聲音,特別是傾聽亞洲共識。

  當前,世界經濟尚在停滯中掙扎,美國幾乎還沒有走出衰退。從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的角度來看,亞洲世紀的預言正在越來越接近現實。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林利民認為,“中國的確符合崛起的三個特徵——高速發展、大國概念和後起趕超。”

  任何一種新興力量,都是既有國際格局的重要變數。作為一個非贏利的非官方機構,中國永久性舉辦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這本身就是中國和平發展的一種軟實力的體現,也表明瞭中國正在積極參與國際社會,通過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展現和發揮中國對區域的領導力和對國際的影響力。

  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有6位國家領導人和8位國家前政要出席。從此,每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都有大批國家領導人和前政要參會。2008年,巴基斯坦總統、澳大利亞總理等10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2009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與會的外國領導人包括3位總統、7位總理和1位副總理。今年,胡錦濤主席將第三次出席論壇年會,而此前溫家寶總理已出席兩次論壇年會。

  “論壇是在一個正確的時間,建立在了正確的地方。”這是博鰲亞洲論壇前理事長、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的結論。

  “一個舞臺,一個平臺和一扇窗口。”這是省外事僑務辦主任吳士存對博鰲亞洲論壇的概括,“對國家,論壇是一個重要的獨特的多邊外交舞臺;對海南,論壇是一個展示海南經濟特區及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成就的一個平臺;對參會的外國政要、商界領袖和學界精英,論壇又是了解中國、了解海南的一扇窗口。”

  每年4月論壇年會舉辦之時,剛好是我國兩會結束之後,國家領導人又進一步通過論壇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人們還注意到,亞洲區域外的政治人物,也愈來愈多地在出現在論壇上,表明瞭世界政治力量對論壇影響力的認可。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