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10週年觀察:亞洲聲音 世界迴響

時間:2011-04-12 13:55   來源:海南日報

  編者按

  又是一年群賢聚首時。再過一個多星期,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及商界、學界精英又將雲集風景如畫的濱海小鎮海南瓊海博鰲,出席在此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

  今年,對於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特殊的年份——自2001年成立至今,它已走過10年的不平凡歷程。10年來,博鰲亞洲論壇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日益活躍而重要的角色,從博鰲小鎮發出的聲音,對國際社會的影響越來越不可忽視。博鰲亞洲論壇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對外交流的國家平臺,成為海南對外開放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它的成長,也催生了會址所在地博鰲跨越發展的奇跡。

  把海南建成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是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戰略定位之一。在博鰲亞洲論壇10週年之際,本報推出《博鰲亞洲論壇10週年觀察》系列報道,回顧和梳理博鰲亞洲論壇的成長之路。敬請讀者關注。

  “相對於達沃斯的寒冷和阿爾卑斯的高山,博鰲向太平洋的廣闊海洋敞開著。”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一句充滿詩意的話語,其實也代表了“亞洲大家庭”的心聲。再過一個多星期,世人矚目的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將在博鰲拉開帷幕,這也是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以來的第十屆年會。

  10年來,博鰲亞洲論壇這只巨大的“麥克風”正在把亞洲聲音傳向世界。

  博鰲亞洲論壇的成長,是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向前發展的必然,是中國和平崛起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的必然。它向世人表明,亞洲有實力構建一個非官方、非贏利性、定期、定址的國際組織,中國有能力構築面向世界的講壇,海南有實力依託論壇成為我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交往平臺。

  面向世界的“亞洲麥克風”

  亞洲的崛起,特別是東南亞“四小龍”的快速發展,曾經引起全球高度關注。但上個世紀後期,亞洲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卻是因為金融風暴。

  1997年7月2日,泰國中央銀行宣佈放棄十多年來泰銖對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泰銖貶值引發了金融風暴。不久,這場風暴掃過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金融風暴使亞洲各國認識到,亞洲需要構造一個匯聚政商學界精英的對話平臺,共商應對亞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計。

  環顧全球,世界各國為應對經濟全球化,已相繼加快區域經濟合作步伐:歐盟和歐元區的合作不斷擴展、深化;美洲、非洲都相繼成立統一組織;亞洲雖有東盟10國、“10+3”會議、上海合作組織等多種機制,但相比之下區域合作仍相對滯後。

  機遇的到來有時是那麼突然,卻又在情理之中。1997年7月,在一個海南萬泉河畔充滿詩意的日子,在海南博鰲投資多年的蔣曉松與私人朋友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夫婦、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在他新開業的博鰲鄉村高爾夫球場揮桿。那白色的小球呈弧狀飛出,也飛生了一個讓中國、讓亞洲,也讓世界為之矚目的設想——創建博鰲亞洲論壇。搭建一個亞洲人説話的平臺,讓世界傾聽來自亞洲的聲音!這是一個認識不斷深化、眼界不斷開闊、條件不斷成熟的過程。1998年8月,拉莫斯、霍克、細川護熙和蔣曉松在馬尼拉舉行會晤併發表《馬尼拉宣言》,醞釀和倡議成立博鰲亞洲論壇。

  《馬尼拉宣言》一齣,亞洲國家反應熱烈。此時,作為亞洲自我身份覺醒標誌而被載入史冊的萬隆會議已經過去快半個世紀,亞洲一體化進程荊棘叢生,不盡如人意。即將跨入21世紀的亞洲,正需要這樣一個匯集亞洲聲音的機會。回憶於此,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説,“論壇是研究亞洲問題、凝聚亞洲共識、發出亞洲聲音的一個地方。”

  在海南博鰲成立一個國際會議組織的想法,得到國家領導人及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支援。而3位前政要所擁有的深厚人脈資源,以及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亞洲各國的積極參與,使得博鰲亞洲論壇的籌備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勢如破竹。

  2001年2月27日,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共同發起、非政府性的博鰲亞洲論壇正式成立。《博鰲亞洲論壇宣言》鄭重宣示:“中國海南省的博鰲是論壇的永久所在地。”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參會併發表演説,他親筆題詩:“萬泉氣象新,水闊晚風純。四海群賢聚,博鰲更喜人。”不但描繪了論壇的清新特點,而且表達了他對論壇的期望和祝願。

  這是用開放的心態構築起來的一座面向世界的講壇。一時間,群賢畢至,舉世矚目,博鰲這個曾經的靜謐小島從此就再也沒有冷清過。

  面向世界的“全球思想庫”

  “國際色彩、民間色彩、經濟色彩”,構成了博鰲亞洲論壇在亞洲的獨特性,也構成了它在世界的不可替代性。如今,論壇已成為國際風雲人物的大型派對,吸引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尤努斯等紛至遝來。而每年傳出的智慧之聲、先知之聲、探索之聲,更是博鰲亞洲論壇的真正價值所在。

  博鰲亞洲論壇的生命力、影響力,體現在它對全世界熱點的關注上。周文重認為,要讓博鰲亞洲論壇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有兩點十分重要,一是要隨著形勢的變化不斷研究新問題;第二要結合亞洲和亞太地區的實際,使亞洲國家或者亞太地區國家能夠在世界發展問題上擁有更多發言權。

  因此,論壇年會的成功與議題設置是分不開的。“每年年會都會抓住當年新鮮、敏感、急迫的問題,召開專門的議題或分會活動。”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姚望,近日在北京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説。

  2003年,在世貿組織坎昆回合談判失敗、全球化推進遇到障礙的時刻,論壇年會及時把亞洲一體化作為主要課題,提出“亞洲尋求共贏,合作促進發展”主議題。會議提出的“開放的地區主義”,事實上促進了亞洲次區域合作的進程。

  當國際金融危機迅速蔓延全球,論壇2009年年會提出了“綠色復蘇: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的主議題。

  周文重説,“綠色復蘇”話題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後來夏季達沃斯論壇也把可持續發展作為該論壇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可以説,亞洲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走在了世界經濟的前列。

  當今,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亞洲地區社會問題依然十分突出。論壇2011年年會提出了“包容性發展”,將探討如何讓全球化、地區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利益惠及所有國家,讓經濟增長所産生的效益惠及所有人,這也是亞洲經濟在實現多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所面臨的全新挑戰。

  “除了大主題外,論壇還安排了各個針對性更強的專題會。”姚望説。非典爆發時期,論壇第一時間召開非典國際會議,及時發佈非典對亞洲經濟影響將十分有限的重要資訊,對當時穩定人心起到很大作用;非典過後香港旅遊一蹶不振,論壇又及時聯合世界旅遊組織舉辦香港國際旅遊論壇,為重振香港旅遊大都市形象獻力;在東南亞大海嘯挾勢而來時,論壇安排了海嘯國際論壇,討論其對亞洲影響併發動國際援助;在石油價格不斷波動時,論壇召開能源會議討論石油價格問題;當亞洲出現人力資源問題時,論壇召開亞洲教育論壇,討論亞洲各國的區域合作與人才培養……

  博鰲亞洲論壇的歷次大會,得到了世界各國的熱烈讚揚。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致信説:“博鰲亞洲論壇的成立,證明了這樣一個信念,即只有各國共同努力,全球性關注的問題才能得到積極的應對。”

  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説:“博鰲亞洲論壇將成為推動和解決亞洲各國之間社會、經濟、政治和其他問題的力量。”

  這些來自聯合國、亞洲國家領導人的講話,代表了亞洲各國的廣泛心聲與殷切期盼。就像博鰲亞洲論壇前中方代表陳錦華所説的,“這些願望正在變成積極行動,變成亞洲各國都接受的一種崇高使命。”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