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十年:緊扣亞洲和世界經濟脈動

時間:2011-04-12 13: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博鰲亞洲論壇,今年十周歲。

  博鰲十年,是亞洲經濟崛起的十年,亦是世界經濟動蕩的十年。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議題緊扣亞洲各國對世界經濟發展共同發注的熱點問題,吸引了亞洲和世界的目光”,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殷仲儀説。

  中改院多年來為博鰲亞洲論壇提供智力支援,殷仲儀多次參與論壇年會議題設計。他表示,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前五年,主要議題的設計考慮三大因素:一是將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作為終極目標,探索分哪些階段、採用哪些手段達至目標;二是亞洲國家當年關注的核心問題;三是全球重大事件對亞洲産生的影響。

  2002年,論壇舉行首屆年會。在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以及當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背景下,年會確定主題為“新世紀、新挑戰、新亞洲--亞洲經濟合作與發展”,討論“911”事件對亞洲可能産生的影響,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走向等,切中亞洲國家關注焦點。

  首屆年會吸引眾多亞洲國家及世界重要組織的嘉賓參會。中、日、韓、泰四國總理,越、馬、菲、印、新、澳等多國政要、前政要、部長,以及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亞洲開發銀行、世貿組織等國際組織負責人,跨國企業負責人等坐而論道,切磋交流。時任論壇理事長拉莫斯稱,首屆年會成功舉辦是一個良好開端,與會代表認識到形成一個統一的亞洲聲音十分重要。

  第二屆年會至第六屆年會,都圍繞一個主題“亞洲尋求共贏”。殷仲儀錶示,第二屆年會號召亞洲國家以共贏為目標,在合作中促進發展。自此,論壇明確將“以共贏為目標,推動區內合作”作為自己的使命。

  2003年,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有“歐元之父”之稱的蒙代爾和被稱為“日元先生”的日本前財政大臣神原英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前瞻性地暢談“亞元”,成為年會一景。印度前總理古傑拉爾在年會致辭稱,亞洲人對他們之間合作的信心從來沒有達到過現在的程度。

  殷仲儀透露,2004年,世界上一些國家對博鰲亞洲論壇産生觀望態度,對論壇推動區內合作産生疑惑。其時,亞洲一些重要國家和區外國家的合作強于區內國家間的合作,一些區外國家擔心,亞洲區內國家合作加強可能淡化區外國家之間的合作。因此,當年議題定調“開放”:亞洲奉行開放的區域主義,既實現區內合作共贏,又對區外開放合作,並廣邀區外精英參會。

  2005至2007年,亞洲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亞洲經濟面臨新定位,發揮新角色作用。此時,世界經濟不平衡,亞洲經濟對外依存度高的問題顯現。論壇探討了啟動區內貿易平衡來實現亞洲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2008年,在聯合國氣候大會通過“巴厘路線圖”的背景下,亞洲國家思考未來發展之路,明確亞洲要在變革中走低碳、綠色發展道路。此後的兩屆年會都持續討論該話題。

  2009年的亞洲還面臨著另一個重大挑戰:世界金融危機發生,全球經濟衰退,亞洲該如何應對?因此,年會主題設為“經濟危機與亞洲:挑戰與展望”。2010年,亞洲經濟超前其他地區率先復蘇,論壇年會提出亞洲要走綠色復蘇之路,世界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成為關注熱點。

  殷仲儀指出,今年年會議題設計仍然沿著亞洲共同關注的話題和全球大事的脈絡,其中中國“十二?五”發展規計劃、中等收入陷阱等頗受區內國家關注。另外,日本核危機,北非、中東地區的動蕩對亞洲、世界經濟産生的影響,可能成為與會者討論熱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