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論壇10週年:博鰲小鎮美麗蟬變

時間:2011-04-12 14:03   來源:南海網-海南日報

  因為博鰲亞洲論壇的成立,曾經的小漁村成長為具有開放意識、國際元素、獨特風情的精神家園

  博鰲亞洲論壇10週年觀察

  4月1日中午,博鰲小鎮海濱街147號。54歲的博鰲人張祚金,一邊忙活著為客人結賬一邊與記者聊天。他的“老張超市”生意不錯,人來人往間,不時有熟人問他在和誰説話,老張平和地用海南話説:“記者。”客人毫不驚奇地笑了笑,拿貨走了。

  10年間,博鰲小鎮上的店舖業主幾乎都接受過國內外記者的採訪。小鎮的人們不僅對記者應對自如,對老外也已見慣不怪,就像他們本就是小鎮的組成。

  漁民洗腳上岸朝九晚五當職員,農戶入股公司年終分紅做老闆,林林總總的中國諸家風味餐飲小店開到博鰲,極具創意的多元文化咖啡館在小鎮恬淡棲身,所有這一切,把這個10年前的小漁村變成了一個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慢慢欣賞的風情小鎮。

  從2個家庭旅館到8家高星級酒店

  世間萬事萬物,變是不變的法則。10年前,博鰲小鎮只有一條小街道,小街兩側是破舊的老房子,店舖只有兩三間,十字路口的小雜貨店是小鎮人買日用品最多的地方。一所小醫院,一個鎮政府院子,一個小郵局,一個農村信用社和一個農業銀行的小網點裝修得非常簡陋。鎮上的餐館只有兩家,規模都不大,一家名叫“海龍王”的餐館經營著海鮮,另一家海南菜餐館主營夜宵。此外還有小小的家庭旅館兩家。

  2000年,博鰲亞洲論壇專家學者會議召開,博鰲將永久落戶一個國際性論壇的消息吸引來一位湖南人,從此,博鰲小鎮有了第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外地菜館——“川湘園”。

  如今的博鰲小鎮,大小規模不等的超市有10多家,家庭旅館40多家,開業的五星級標準酒店3家、四星級標準酒店5家,全國各地風味餐館20多家。

  10年前,博鰲小鎮沒有幼兒園。而今,兩所幼兒園能同時接納500多個孩子入托。

  小鎮上人口原來只有幾千人,而今,每個開工的工地都有2000至3000個工人。“鎮區面積增加了5倍,人口增長了七八倍。”博鰲鎮委書記吳恩澤説。

  在張祚金眼裏,小鎮這10年最大的變化是衛生狀況,整個小鎮變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再就是地價和房價。

  張祚金經營的100多平方米的超市位於小鎮主街,這是他10多年前花幾千元買下的。他説,比他這超市位置還偏些的地方,現在的地價已超過每平方米2萬元。

  張祚金的話一點不假,只要在小鎮有一處百八十平方米房産的居民,如今身家都在百萬元以上。

  記者從博鰲鎮政府得到兩個數字:2001年,博鰲每人平均收入為2306元;2010年,博鰲每人平均收入為5675元。

  現在的博鰲小鎮,基礎設施與一個小型規模的城市幾乎沒有區別,水、電、路完整齊備,電信、消防、排污設施完善。

  從出海打漁種地到拿工資領分紅

  海南博鰲水城旅業有限公司老員工鐘運興在這個公司工作整整10年了,他的崗位是遊船“博鰲號”駕駛員,人們習慣稱他為老船長。

  鐘運興很少向人提起他服務過的客人,因為許多客人名氣實在太大了。不少國家的領導人和前政要都坐過他的船。

  給眾多重量級人物開船服務是一方面,生活和生産方式的巨大變化讓鐘運興為能夠生長在博鰲感到慶倖。

  鐘運興為博鰲鎮東海村人,1990年代還是個地道的漁民,擁有兩艘小漁船,每逢漁汛便出海打漁,經常兩三個月離家在外。2000年開始,他受聘于瓊海旅遊觀光公司,做了“萬泉河1號”的掌舵人。2001年,他與“萬泉河1號”(後改為“博鰲號”)一起,開始為博鰲亞洲論壇的嘉賓服務。

  每天身著工作裝,按時上下班,經常可以見到高層官員和知名人士,每月定期領到可觀的薪水,各種勞動保險齊全,加班費、獎金一樣不少……鐘運興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

  與鐘運興有著同樣感受的是博鰲東嶼島人李既英。1996年夏天的某個下午,李既英像往常一樣用自己的1.5噸小木船為往返東嶼島和博鰲鎮城區的居民擺渡,海南曉奧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曉松和他的秘書謝越崇來到岸邊,包下了李既英的小木船。連著兩天,他們借著這條小木船巡遊了東嶼島及附近的山山水水,為博鰲亞洲論壇的後來創立和落戶進行前期準備。

  李既英的擺渡生活隨著博鰲亞洲論壇的成立結束了。2001年9月,李既英所在的東嶼島潭沙村等7個自然村開始搬離東嶼島,在博鰲鎮上的移民安置區新置了宅基地。2002年,原東嶼村委會成立了瓊海博鰲東嶼旅遊遊船有限公司,村民們以他們的34艘小船入夥,並以現金方式參股。李既英當時入了1股,即1萬元,成了股東之一。後來他又增股至4股(4萬元)。公司股東每年都有分紅,去年,李既英得分紅利1萬多元,加上平時他在公司開遊船每月1400元的收入,李既英年可支配收入達3萬多元。

  最讓李既英滿意的還不是這些,搬離東嶼島後,他分得了鎮上180平方米的宅基地及住房,加上他1996年自己籌資在鎮上購買的120平方米的2層小樓,如今地價房價都已增值不少。

  像鐘運興和李既英這樣洗腳上岸的漁民和農民在博鰲有不少,僅博鰲水城旅業有限公司就有100多人,佔公司總人數的60%以上。而博鰲的多家高星級酒店、兩個高爾夫球場的員工,還有近年新興地産項目中的員工,很大一部分是博鰲人。

  博鰲的南強村和大樂村還分別做起了生態旅遊項目,同樣是村民入股,同樣是年底分紅,農民既當職員又當老闆。

  從傳統觀念到國際化思維

  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平臺,博鰲小鎮也因此成為一個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所在。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理事、海南省副省長、三亞市委書記姜斯憲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博鰲亞洲論壇提高了海南人對外開放的意識和文明程度。

  “論壇給海南帶來了自信,尤其是讓海南的本地人,開始了國際化思維。”省發改委副主任朱華友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

  謝越崇,海南臨高人,海南博鰲水城旅業有限公司總經理,1992年開始跟隨蔣曉松先生開發博鰲,他陪蔣先生一起走遍博鰲山水,見證了博鰲亞洲論壇從産生動意,到成立大會,再到2010年年會的全過程。

  謝越崇説,論壇成立大會和每屆年會除了必要的接待工作,只要有時間,他都會認真“聽”會,當中的受益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可以表達清楚的。

  謝越崇的思維方式,管理理念,都受益於博鰲亞洲論壇。

  2008年,謝越崇開始研究在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新形勢下博鰲旅遊的新發展問題。他從博鰲發展戰略、品牌建設、市場開發、民俗文化挖掘、旅遊服務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思考,撰寫了一大篇《巴厘島國際旅遊開發與博鰲新發展的比較思考》文章,結論是博鰲要面向中國、面向亞洲、面向世界去打造,國際化、生態化、智慧化是其定位、根本和發展方向。

  博鰲樂城島西門村村民王鴻飛去年蓋起了兩幢新房,新房是兩幢復古的瓊海民居,在傳統風格已日漸減少的同村民居中格外惹眼。

  王鴻飛做過瓦匠、木匠,近年承包種植了100多畝檳榔,收入大幅提升之後,他開始著手新房計劃。同分別在香港和澳門生活的兩個弟弟溝通後,他決定蓋兩幢復古建築,一幢由兩個弟弟出資,一幢他自己出資。

  同村的退休教師張光英説,西門村人的觀念在變,人們越來越喜歡並欣賞王鴻飛的復古建築。

  博鰲亞洲論壇的落地,讓博鰲人懂得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個道理,復古建築的受寵,恰好是博鰲人國際化思維的縮影。

  10年,博鰲提升了世外桃源的風骨,同時也變成了博鰲人尋找自我的精神家園。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