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咬定民生不放松
2010年,李靜不斷為“看病難”、“養老難”、“就業難”奔走呼吁。
李靜曾建議建立多層次的農村養老保障體係。
眉山市仁壽縣是全國新農保試點縣之一,參保人已逾100萬。2010年3月6日,李靜再次建議西部地區新農保亟待提速。農民工異地就醫難是個突出問題。眉山是勞務輸出大市,常年有60多萬人在外務工。為了方便外出務工農民就醫,眉山首開全國先河,在北京的朝陽醫院,開通了跨省區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隨後在西藏、西安、太原、沈陽等農民工相對集中的城市設立了6家省外定點醫療機構,解決了農民工異地就醫的問題。
2010年,李靜還提出建議,定點醫院現場報銷解決農民工異地就醫難的問題。她認為,跨地區、跨省份可設立農民工定點醫院,建立跨地區、跨省份的基本醫療轉移結算辦法,形成全國統一的醫療信息化網絡全覆蓋,推廣參保人員就醫“一證通”,實現醫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
3. 鐵腳底下出議案
李靜說,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搜集民聲、反映民意貴在平時,重在基層。
“仁壽交通發展規劃圖”,是李靜跑出來的一張圖紙。去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他還在現場展示過。
李靜一邊展示一邊介紹。“這只是一個想法,但這條鐵路很有價值,可串起成渝鐵路、成昆鐵路兩大動脈,連接川西和川東,形成又一個‘局部’樞紐。畫一條鐵路,不是為了湊熱鬧,對四川而言,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生產要素的配置十分重要。”煤、電、油、氣、運,是制約四川經濟發展的瓶頸。目前,四川全省都在為加快樞紐建設謀劃出力。
這張規劃圖源自李靜的一次下村調研。有村民拽著她的手講述交通不便帶來的苦楚:大宗水果運不出去,爛了一地;農產品受制于交通,結構難調……仁壽是眉山市的一個縣,也是全省第一大、全國第三大人口縣,有162萬人。但至今這個縣尚無高速公路、鐵路穿境而過。“作為人大代表,我有義務讓農村也有大通道直通大城市。”
“因為我來自西部,我非常關注西部大開發。”李靜真誠地道出自己的心聲。“西部大開發已經十年了,前十年主要是基礎設施的投入,後十年在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西部的整個產業水平方面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記者 劉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