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更加公平正義”意涵深刻

時間:2010-03-10 09:0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 新華社記者韓冰

  密切關注中國兩會的國際輿論認為,會議開幕以來釋放出的一系列政策信號背後,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著一個重大議題,即推動中國社會朝著更加公平正義的方向邁進。

  讓公民的政治權利更趨平等,是“更加公平正義”的重要政治標誌。8日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選舉法修正案草案明確規定,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意味著,在公民享有平等選舉權方面,城鄉差別有望消除。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總執筆羅正文説,“同票同權”將有利於促進中國政治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對整個世界的民主發展也具有指標意義。

  讓社會成員更多共用發展帶來的財富,是“更加公平正義”的經濟基礎。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中國政府將通過提高居民收入比重、調控壟斷行業收入水準及進一步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等路徑,進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包瑞嘉説,縮小貧富差距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中國政府正為之付出努力。

  讓城鄉居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是“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保障。兩會期間,中國住建部、衛生部等眾多部門負責人就房價、醫改、就業等問題表態,承諾將努力深化各項社會改革,為百姓生計考慮著想。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説,中國最近數十年的發展為開展社會改革打下了基礎,社會改革反過來也將促進經濟改革的深化。

  中國社會向“更加公平正義”的方向邁進,其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新加坡《聯合早報》所言,中國社會需要的是和風細雨式的漸進改革,“循序漸進的制度建設與創新,顯然更加符合當代中國的國家利益,也不違背現代社會的文明精神。”

  中國“更加公平正義”的發展將對世界産生積極影響。一方面,這將使中國經濟增長更依靠內需,有助於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更趨於平衡;另一方面,這也具有社會文明意義。正如法國前外交官、漢學家魏柳南所説,中國如果想在經濟榜樣之外,也成為價值觀的楷模,“就必須為民眾提供更公平的待遇和保障”。

  應該看到,從教改到醫改,從調控房價到收入分配,中國各項涉及社會民生的改革無不牽一髮而動全身,實施起來具有相當難度。困難是客觀存在的,但時代潮流和領導者的擔當以及每一個人的努力貢獻,必將推動中國社會沿著“更加公平正義”的方向不斷前行。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