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上微博 讓民主更直接一點

時間:2011-03-02 13:0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微博上關於兩會的話題越來越熱。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忙著“織圍脖”,將自己準備上會的議案、提案和建議發到微博上,先讓網友“圍觀”。為方便網友能夠及時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互粉互動”,新浪等各大網站紛紛在其微博主頁上開闢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微博專區。截至2月26日18時,《成都商報》記者在新浪網上看到,已經有122位全國人大代表、166位全國政協委員在專區開通了微博。

  別小看這樣的悄然變化。我們知道,間接民主形式,是目前全球絕大多數現代國家的普遍選擇。中國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也是間接民主的一種形式。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間接民主與直接民主並不相互排斥。在體制上實行間接民主的同時,吸收和擴大直接民主的因素,有助於進一步吸納民眾政治參與的熱情,鞏固間接民主的合法性基礎,提高民主的效率與品質。而當代資訊傳播技術的發展,為這種進步創造了更加多樣化的形式和無限廣闊的前景。自1974年以來,“電子投票”、“電子市政會議”在一些國家問世,人們發現,新技術正在擴大和重新定義直接民主。

  當代絕大多數國家實行的民主政治基本框架形成于17-18世紀,是工業革命的産物。工業社會的組織結構、生活方式、技術手段以及相應的思想觀念,決定了近現代代議制民主的特徵。而進入當代,以電腦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使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工業化時代建立的政治民主形式,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向:隨著人類自身資訊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社會資訊傳播網路的高速發展和使用範圍的日益普及,民眾普遍參與的“更直接”的民主形式日漸顯現。

  現代民族國家的一大特點,是幅員廣闊、人口眾多,不可能像古希臘城邦那樣,實行市民大會直接管理國家事務的直接民主制,只好以代議制即間接民主制取而代之。從理想的角度説,這是無奈之下的次優選擇。而在當下資訊化時代,方便、快捷、高效、經濟的資訊傳播手段,已日益被民眾所擁有和掌握,這讓我們看到,古典意義上的直接民主元素,有望在21世紀得以發展。

  越來越多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微博上和網民坦誠相見,將極大地激勵全國民眾政治參與的熱情,提高代表、委員們的參政議政能力和議案、提案的品質,同時促進中國民主政治的健全與發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