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民生“短板”能否補齊—政協委員獻策公共服務

時間:2011-03-03 13:40   來源:新華網

  “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業難、看病貴、‘憂兒園’……”在即將召開的兩會上,政協委員們圍繞三大民生“短板”積極建言獻策。

  民生之本:能否“人盡其才”?

  春節剛過,北京虎坊橋南的人才市場門口,有很多外來打工者在蹲守,並不時急切詢問“是來招聘的嗎,想找什麼樣的?”……“現在工作真不好找。”來自安徽宿州、40歲的于先生説:“城市裏不好找,還不如去郊區,但郊區的很多公司都不簽協議,經常拖欠工資。”

  儘管“用工荒”一詞持續升溫,但大量農民工想找到一份稱心工作依然很難。一份關於農民工求職調查的最新問卷顯示,農民工選老闆現象日漸普遍,90%以上農民工選擇崗位最注重工資水準,但與此同時,仍有46.6%的農民工未簽訂勞動合同、未繳納社會保險,接受過企業崗位培訓、勞動部門專業培訓的農民工也僅佔51.5%。

  “政府應該加大投入,組織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全國政協委員王書平説,“現在呈現的用工荒,仍然是一個人力資源結構問題。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政策扶持力度,促進農民增收、企業發展,一舉多得。”

  針對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十二五”規劃建議明晰了促進就業的三個方向:一是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二是要加大就業培訓力度;三是要健全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此外,建議還特別強調把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這3個群體的就業問題作為工作重點。

  “作為民生‘木桶’中最關鍵的一塊木板,‘就業’的長短決定整體的未來。增加就業,民生之水更為豐沛;穩定就業,社會之基更為牢固。”全國政協委員宋曉梧説。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