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科技部部長萬鋼:中國自主創新“十二五”

時間:2011-03-11 13:18   來源:新華網

  (兩會訪談)中國自主創新“十二五”——訪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

  “十一五”嫦娥飛翔寰宇、蛟龍潛入深海、超算問鼎世界之後,以“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為己任的中國巨型“科技航母”在嶄新的“十二五”將駛向何方?

  兩會期間,“十一五”科技成就展亮相北京。一個熟悉的身影,面帶慈祥的微笑,在國家會議中心幸福地給代表委員們當起了“導遊”。這就是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

  中國自主創新“骨骼”的營養之源——政、産、學、研、用

  記者:我國確定了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十二五”期間,科技進步與創新將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中國自主創新的源泉在哪?

  萬鋼:科技支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骨骼”要強,一在戰略,二在企業,三在人才,四在服務。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有五個字——政、産、學、研、用,這五方面緊密結合。比如高速列車,從引進消化的250公里的時速到挑戰全新時速,需要全面創新。科技部、鐵道部共同啟動了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計劃,集聚了25所高校、10多個重點科研院所、50多個國家工程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三大整車廠和500多家零部件廠商。68名院士和上萬名科技人員投身其中,實現了車型、制動、驅動、減噪等十大關鍵技術突破。

  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的力量也是創新不可缺少的營養。新産品要打開市場需要各種投入。我們的風險投資在過去五年增加了約3倍,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支援了2萬多個項目。

  營養更來源於市場。推動自主創新,特別強調市場運用。科技的應用推廣,本身是打開市場的重要一環,它使更多産品能夠得到用戶的檢驗。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