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孫丕恕談“十二五”GDP增長調整為7%釋放的信號

時間:2011-03-06 16:1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作客本網兩會訪談,就三網融合和“中國雲”與廣大網友線上交流。在訪談中孫丕恕表示,“十二五”GDP增長調整為7%,更多地是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字上做文章。

  [主持人]孫總,我們聆聽了5日上午溫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您在現場聽了以後肯定也是對其中的某些內容比較感興趣,給我們介紹一下吧。

  [孫丕恕]我覺得有三點,首先,從大的方面來看,“十二五”期間整個國民經濟GDP的增長從“十一五”的7.5%變為7%,也就是説從國家層面來説,在過去的改革開放30年以後,中國解決了快跟又快又好,現在提出又好又快,也就是説以前我們在快速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令世界矚目,現在從國家的大層面來看,我感覺是正在尋找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變為內省增長、創新驅動的模式。現在實際上就是要找到一個又好又快的新的經濟增長方式。

  [主持人]其實可能也是根據調結構的大勢所趨,根據國際經驗那些國家在長時間的高速發展階段之後也會有一個平穩發展的時期,畢竟我們經過了30年的高速增長。 

  [孫丕恕]對。實際上這也是解決了從過去來看我們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總理的報告中用了三個“不”,其中一個就是不可持續,這就是如何解決對資源和環境的破壞的問題。現在GDP雖然我們變為7%了,但是我相信整個“十二五”下來之後GDP的數據肯定會超過7%。

  [主持人] 對,因為我們在“十一五”的時候預計國家要求是7.5%,但實際上我們下來是接近11%。

  [孫丕恕]對,接近11%的樣子上。所以在“十二五”期間雖然我們是7%,但是我們增長肯定還會超過7%,但是我想從7.5%變為7%,我想從中央的目的來看還是要更多地從“好”字上做文章,這是一個大的難題,這是黨和政府領導全國人民要破解的新難題。

  [主持人]給我們的信號就是我們不光要重視速度,而且還要做好轉方式調結構的工作。 

  [孫丕恕]對。第二點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心。現在我們在做雲計算、物聯網,我們就是把資訊産業的時代簡單規劃為四個時代:一個是大型機時代;二是個人電腦時代,大家現在用的電腦從80年代就開始普及,到了今天大家可能人手一台電腦,包括筆電、IPad,其中出臺了不少的業態,包括比如典型的微軟、英特爾奠定了現在的“微特爾”這樣的聯盟;三是網際網路時代,這裡面也出現了很多的企業,像Google、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通過形態的變化出現各種業態;現在叫做雲計算時代,除了技術上的跨越外,由網際網路轉向雲計算以外這裡面還會催生出很多業態的企業。

  [孫丕恕]大家還沒有看得那麼清晰説物聯網或者雲計算時代了,那你會出來什麼樣的業態的企業?我想這就是戰略新興産業的本身。從我個人角度我們也更加關注雲計算,如何把這個時代從網際網路時代快速切換到雲計算上面,成為一個雲計算的領導廠商。我認為我們相對在網際網路時代或者是PC機時代,中國和國外的差距總體上還沒這麼大,大家基本處於同步,只是有條件好一點或者條件差一點的標準,但是沒有實質上的差別。所以可以説戰略新興産業也為中國高新技術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産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戰略發展機遇。

  [孫丕恕]第三,從我自己的關注來看,技術創新的投入也有很大的改進。“十一五”期間,原來預計研發費投入佔GDP的12%,但是現在沒有完成這個指標,總理在報告中也談到了,現在從內生驅動方面我們認為在研發投入上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當然,這和企業盈利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同時,我也注意到“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又一個很大的指標就是專利的數量。中國由“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這其中就涉及到有多少專利是你自己的。這次規劃中提到“十二五”期間由每萬人1.7件變為2.3件,列入“十二五”規劃的指標中。這實際上就是從導向層面有了大的變化。

編輯:劉海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