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振今興中華
“我們紀念辛亥革命,正是通過回顧過去100年的經歷,從而體認先烈們犧牲的目的,”孫必達説,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有很多對建設中國的積極思考和設想,包括修建青藏鐵路、西部大開發,如今大部分都一一成為現實。
這部在當時看來異想天開的著作,擘畫了建設中國現代工業、農業和交通的藍圖,甚至提出覆蓋臺灣的中國鐵路網。
今天,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編號G3的高速公路,簡稱京臺高速,連接北京和臺北,大陸段已全線貫通,只剩下通往臺灣的部分未建。
今天,另一種意義上的高速交流往來也在兩岸進行著。兩岸海協會和海基會舉行的六次協商會議,已簽署15項協議,達成2項共識,使兩岸一步步走向和平與繁榮。輿論讚許這如同在海峽兩岸搭建了15條“高速公路”,使兩岸同胞能夠更頻繁、快速、安全地相互往來。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景,兩岸民眾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業已形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把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和發展兩岸關係結合起來,就顯得格外有意義。”臺盟界的蔡國斌委員説。
代表委員們期望,通過辛亥革命的情感紐帶,兩岸同胞能夠增進友誼、促進交流、拉近距離、稽古振今,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和平發展。
2011年對於兩岸來説,還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穫計劃全面實施的“ECFA元年”,大陸方面在制定五年規劃時首次把兩岸關係列為專章加以闡述的一年。
“‘十二五’規劃正式實施後,將為兩岸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開闢更廣闊的空間和前景。”臺盟界的簡少玉委員表示,兩岸應抓住辛亥革命百年的良機,開展各行各業的交流,在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農業、休閒産業等多個領域加強合作,讓“十二五”期間的各項經濟成果惠及兩岸民眾,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蔡國斌説,百年來,兩岸第一次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良好的條件。在中山先生逝世86週年之際回顧他的這段話,足以奮發警醒兩岸同胞,為實現兩岸經濟共同繁榮,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努力。(記者 李寒芳 崔靜 任沁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