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王毅在2009兩岸關係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全文)

時間:2009-10-25 10:30   來源:台灣網

王毅

  今天上午,2009年度兩岸關係研討會在成都開幕,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出席研討會併發表講話。(台灣網  李傑 攝)

  台灣網10月25日成都消息 25日上午,主題為“促進兩岸産業與經濟交流合作”的2009年度兩岸關係研討會在成都開幕。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出席研討會併發表了講話。以下是講話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和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09年度兩岸關係研討會,今天在此隆重開幕。我謹代表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參加研討會的兩岸專家學者、企業家、各界朋友表示誠摯歡迎!同時,我也要向為舉辦這次研討會作出積極努力的中華經濟研究院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次研討會以“促進兩岸産業與經濟交流合作”為主題,旨在回顧兩岸經濟合作的歷程,探討兩岸經濟合作的機遇,描繪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的願景,研議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構建。這一主題適應了兩岸關係當前發展的需要,很有現實性、針對性和必要性。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深入研討,提出符合兩岸同胞利益、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已經走過二十多年不平凡歷程,其間克服各種困難,排除了各種干擾,層次逐漸提高,領域不斷拓寬,規模日益擴大,形式日趨豐富。尤其是去年5月以來,伴隨著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大陸方面不斷加大推動兩岸經濟合作的力度,臺灣方面也相繼實施了有利於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政策,雙方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進協商,共同促成了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推動兩岸經濟交往加快走向正常化。在此背景下,兩岸生産要素的流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便捷,經濟合作的條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優越,互利合作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明朗。今天,兩岸經濟互補共贏的格局越來越鞏固,給兩岸同胞帶來的利益越來越明顯,對兩岸關係的推動越來越顯著。二十年的經濟交流合作,最生動、最典型地印證了兩岸“分則兩害、合則兩利”這個基本的道理。

  去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指出,我們期待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經濟合作制度化,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更為紮實的物質基礎、提供更為強大的經濟動力。兩岸可以為此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以最大限度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胡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指明瞭當前及今後一段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我們願在兩岸關係保持和平發展的進程中,與臺灣方面進一步加強良性互動,切實解決兩岸經濟往來面臨的實際問題,推進兩岸經濟關係提升新的水準,邁入新的階段,迎接新的未來。為此,我在這裡提出三點意見。

  第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深入挖掘合作潛力,以互補互利、共同發展為目標,大力推動兩岸新型産業合作。

  兩岸經濟合作的主體是産業合作。二十多年來,臺商來大陸投資帶動了兩岸産業交流合作。經過多年實踐,兩岸經濟學界、工商企業界乃至經濟主管部門都深刻認識到彼此産業各具優勢、互補性很強,深刻認識到雙方開展産業合作十分必要,且具有巨大潛力。同時,我們看到的是,這種潛力目前還有待充分發揮,彼此優勢也需要更有效整合。首先,兩岸産業合作迄今主要由企業自發進行,兩岸産業政策尚未對接,也缺乏有針對性的規劃和引導。二是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及大陸市場的結合度尚不高。三是兩岸具備優勢互補的産業尚未實現有效合作,資源配置未能發揮最佳效益。

  因此,新形勢下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重點之一在於推進産業合作,尤其是有規劃指導、有政策支援、有産學研一起參與的新型産業合作。2008年10月,臺灣方面提出了兩岸産業“搭橋計劃”。這一思路富有創意,我們給予了積極支援。兩岸有關方面迄今已就此召開了一系列交流會議,兩岸同業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並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我們希望在兩岸有關方面支援下,通過經濟和市場力量的推動,加快實現兩岸産業生産要素的雙向流動,達到共同提高、共同發展,進而共同開拓和進取國際市場的目標。

  我們認為,開展新型兩岸産業合作,既要順應大陸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也要適合臺灣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求;既要加強兩岸在産業鏈不同環節上的分工,也要推進在研發、行銷和建立共同標準、創設民族品牌方面的合作;既要大力推動工業領域的合作,也要加強農業和服務業的合作;既要大力拓展兩岸市場,更要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共同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既要充分發揮企業和行業協會的重要作用,更要在政策上予以必要支援和相互溝通。

  第二,遵循經濟規律,優化投資環境,積極鼓勵大陸企業向臺灣投資,以利於臺灣經濟振興和兩岸企業共同進步。

  實現雙向投資是兩岸經濟往來的必然要求,也有利於兩岸經濟的共同發展。二十多年前,臺商即開始向大陸投資。令人高興的是,今年6月,臺灣方面終於開始允許大陸企業向臺灣投資,這一轉變不僅標誌著兩岸投資從單向走向雙向,也有力推進了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的進程。

  面對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的新態勢,去年12月和今年5月,我們先後發出了兩個通知,明確了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的辦理程式。之後,我們積極組織大陸企業赴臺考察,鼓勵有實力的大陸企業與臺灣企業加強合作。不少大陸企業也對赴臺投資創業表現出很大的熱情。迄今,已有十幾家企業在臺設立公司,邁出了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的第一步。

  為了切實推進雙方投資,實現共同繁榮,我們希望臺灣方面及時評估政策調整的效果,以更積極和開放的心態,逐步放寬投資領域,為陸資在臺投資經營提供更為公平合理的環境,為企業管理人員在臺常住與生活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我們也鼓勵兩岸的行業協會、投資促進組織與仲介機構,為兩岸企業合作牽線搭橋,提供商機。我們還願意就大陸企業赴臺投資衍生的各種問題與臺灣方面加強溝通、協調和磋商。我相信,只要兩岸雙方繼續共同努力,大陸企業赴臺投資將會獲得健康和有序的發展,併為臺灣的經濟和民生作出重要貢獻。

  我們了解一些臺灣同胞對大陸企業赴臺投資尚存各種疑慮和擔心。其實大陸企業赴臺投資與臺商投資大陸一樣,都是互利雙贏的好事。二十多年來,臺商投資大陸項目78000多項、實際金額近490億美元,領域涵蓋三大産業,地域遍及整個大陸。其結果是緩解了改革開放初期的投資短缺,促進了出口創匯,增加了就業機會,對大陸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樣,大陸企業赴臺投資,也將有利於改善當前臺灣投資不足的局面,為臺灣民眾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增強臺灣市場的活力,增進兩岸企業的交流合作,給臺灣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當然,臺灣和大陸的情況有所不同。我們會考慮臺灣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支援有條件的大陸企業積極穩妥地赴臺投資。相信進入臺灣的大陸企業也將得到臺灣同胞的歡迎和支援。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