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5年3月11日的記者會上,外國記者稱北京仍有侵犯知識產權的產品。會後,外經貿部長吳儀找到那位記者核實

2003年12月18日,河南上蔡縣蘆崗鄉文樓村,吳儀拉住艾滋病患者的手,詢問她的病情。 |

瀟灑“鐵娘子” |

2006年12月13日,人民大會堂,吳儀和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啟動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

世界經濟舞臺上,吳儀長袖善舞,揮灑自如。 |
吳儀副總理退休了。
素有中國政壇“鐵娘子”之稱的吳儀,長期從事對外經貿領域工作,豐富的國際談判經驗與魅力天成的個性,使其擁有眾多海內外擁躉。對于吳儀退休,無論是媒體評論,還是網上留言;無論是國內民眾,還是國際友人,大家都有點依依不舍。
吳儀就是這樣一個人,她是昂首向前的中國面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
發展起來的中國需要告訴世界,吳儀是這樣一個人。
“中國鐵娘子”、2002年全球經濟風雲人物、中國“十大時代女性”、“鐵女人”、“很會修理傲慢的美國人的中國人”、“拼命三郎”、“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是對吳儀的美稱。
十多年來,無論是中美棘手的貿易摩擦、致命性病毒如SARS、盜版DVD蔓延……只要出了問題,中國領導人和外國商人經常都會找到一個中國人,她就是吳儀。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說:“如果有人要找一位中國的高官來贏得全世界對中國的信任,那個人就是吳儀。同時在中國,她能夠在黨內和政府內部都有很高的威信,她是一位極其坦率的國家利益的維護者。”
這正應了吳儀說過的一句話:“一出國,我的愛國主義感情就特別強烈,我是一個推銷員,我推銷的是我的祖國中國。”
吳儀果敢、睿智的風范給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這種在談判中表現出的直截了當的強硬作風為吳儀贏得了談判對手的尊敬。幾乎所有與吳儀交過手的對手都對其讚賞有加,美國財長保爾森曾在公開場合形容她是“魅力天成”。
中國的政治文明建設需要告訴世界,吳儀是這樣一個人。
2007年11月23日,吳儀說:“大家知道明年3月中國政府要換屆,到那個時候我就退休了,不再擔任任何職務”;之後吳儀再次說:“我在明年‘兩會’後會完全退休,在我給中央的報告中明確表態,無論是官方的、半官方的、還是群眾性團體,都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希望你們完全把我忘記!”
在一個有“官本位”傳統的國家,官員的任免去留向來是國家政治生活中極為敏感的話題。吳儀卻在最後時刻讓人眼前一亮——在公開場合直陳自己的去留,她對于交出官位、權力的淡然與從容讓人起敬:
“任何領導幹部的任職都不能是無限期的”,小平同志的一封辭職信,宣告了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的終結。如今,吳儀又先後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明“完全退休”的心願,這也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一個具體體現。
看到吳儀副總理的對外交往,人們覺得提氣;看到吳儀副總理的退休,人們倍加留戀。
作為一個公務員,職務有高有低,能力有大有小,只要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就會聽到人們真心喜歡的聲音,就會感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敬意。現在,和諧社會在建設,政治文明在發展,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就是法治和德治的完美結合。吳儀副總理,就是這樣一個人。(曉平)
假小子與漂亮女士
祖籍湖北黃梅的吳儀,1938年深秋出生于武漢的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早逝,少女時代她和哥哥四處遷徙,一度寄居在重慶的親戚家,後隨哥哥去了蘭州,並在那里進入蘭州女中(現蘭州27中)讀書。
蘭州女中老校長杜瑞蘭曾回憶,那時的女生多留長辮,吳儀把頭發剪得短短的,像個男孩子。
“一直是短發。”吳儀在北京石油學院的輔導員林世洪告訴記者,大學時候的吳儀,一直“被叫作‘假小子’”。
但是,吳儀愛美天性卻和別的女性沒有什麼區別。1991年,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儀和99位正副女市長聚集杭州,成立中國女市長聯誼會。53歲的她出席晚宴時,穿出一襲漂亮的旗袍,頓時點亮了以中性著裝為主的晚宴。一下子好幾個市長馬上回房換上旗袍出場。
而她出現在國際舞臺以後,媒體這樣描述吳儀的儀表衣著:“她出現在任何公眾場合,總是衣著典雅,花白的頭發梳得一絲不茍。”
吳儀曾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國內我不是很講究,但有外事活動和出國,就得參加一個活動換一套衣服。這代表中國女性的形象,不單是個人的問題。”
怕黑姑娘與“鐵娘子”
那個夜晚,她貓在黔東南的一家路邊小店里,像所有第一次獨自出遠門的小姑娘一樣,牢牢揣著懷里的錢包。連外衣也不敢脫下來,打了一夜的囫圇瞌睡。
那是1958年,“大躍進”,未滿20歲的她尚在北京石油學院讀大二,受學校的委托,到貴州省為煤煉油選點。一個人跑遍了貴陽、都勻、水城和黔東南地區的十多個縣。趕火車,搭順路的卡車,有時還要步行。
許多年之後,吳儀“牢牢揣著懷里的錢包”出現在同美國人的談判桌上。當然,這一次她懷里的“錢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此時的吳儀,已擔任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多年,她少了幾十年前那種女性與生俱來的對外界的不安全感。她甚至被稱為“鐵娘子”。
“她毫不畏縮,”美國前商業部長米凱·肯托爾說,“她完全是一個強硬的談判專家。”
“吳儀總是面帶微笑,可在這微笑中能讓人感到她的堅強神經和一個工程師般的思維。”美國前商業部長唐·伊文思這樣勾勒吳儀的堅強。
“她也是一位有吸引力的漂亮女士。”曾經的美國駐華大使李傑明評論道。
大大咧咧與溫柔細心
1959年盛夏的一天夜里,細心的吳儀勸阻了一個因失戀欲輕生的女生後,已是深夜兩點,可是,她有“事不過夜”的習慣,于是趕去找住在男生宿舍的班主任匯報。
當時已經入睡的林世洪,突然聽到宿舍門被敲得咚咚響,匆忙穿著背心、短褲起身開門,發現站在門口的竟是女生吳儀。剛當老師不久的林世洪頓時感到窘迫。
吳儀看到老師尷尬,自己反應很快,“就像她後來跟美國人談判一樣”(林世洪語),說老師你趕緊坐到床上吧,別感冒了,有件事情幾句話匯報一下就可以了。
“這件事很能體現吳儀性格的兩方面。”林世洪對記者說。
而30多年後,吳儀又讓自己的談判對手發出了類似感嘆。
1993年—2001年作為美國政府貿易代表,與吳儀交手多年的查琳·巴爾舍夫斯基曾對印度《經濟時報》談到這樣一件往事。
1995年中國入世談判進入一個關鍵時段,中美間的交鋒變得越來越尖銳。有一次激烈的爭執連續進行了24小時,當中美代表會間休息時,吳儀送給巴爾舍夫斯基一條中國手工絲巾。“那個禮物令我感動不已,小小的舉動又顯示出吳儀這個‘女強人’的細膩和溫柔。”巴爾舍夫斯基說。
更有意思的是,“鐵娘子”吳儀自己曾勸過好友要“比較溫柔”。“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透露,2006年7月29日,競選總幹事前夕,吳儀在北戴河與她會面時,曾交流心得,“她提醒我,不要經常擺出‘鐵娘子’形象,要有比較溫柔的一面。”
“小女子”與“殺伐氣”
吳儀常稱自己是“小女子”,挂在嘴邊的話是“小女子豁出去了”、“小女子有淚不輕彈”、“小女子不在乎這個”。
最近幾年,幾個侄女陪吳儀住。她像一般的姑姑一樣,張羅著給每個侄女找對象,並告誡她們,“別學姑姑的樣子。”
吳儀喜歡K歌,聽過她演唱的人都說她具備專業水準,尤其是一首美聲唱法的《瀟灑走一回》。
吳儀喜歡細膩的文字,在她的公文包里,《散文》、《讀者》這些雜志和機密文件放在一起。
但是,這個“小女子”卻在工作上充滿著殺伐之氣。
1999年,中央查辦遠華走私案,吳儀是中央高層負責人之一,案件開審前,她代表中央表示,“不要怕醜,要全部審,一個也不能少,不能漏。先由高級官員開始,要敢于面對人民、面對全世界,共產黨是動真格的。”
1991年底,吳儀參加中美知識產權談判。在談判桌上,美國人開場白便是:“我們是在和小偷談判。”面對對方的挑釁,吳儀毫不留情地頂了回去:“我們是在和強盜談判,請看你們博物館里的展品,有多少是從中國搶來的。”
和吳儀交鋒過的對手,都感受到了她有禮有節的“氣場”。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說,“她十分強硬,但也通情達理”;而紐約州聯邦參議員舒默稱,吳儀不是容易對付的人,是“真正的人物”。
她是中國人民的傑出代表
“我要代表我的同事,感謝我們即將退休的夥伴——吳儀女士,她是一位中國人民的傑出代表。”
2007年12月13日,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後的記者會上,美國財長保爾森首先向她這位談判對手致意。在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過程中,在談判桌上折衝樽俎,不該讓步時絕不妥協的“中國鐵娘子”給保爾森和他的團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鄉人以她為榮
——吳儀與湖北人大代表的對話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中百集團公司董事長汪愛群,昨日回憶起與吳儀的一次對話。
2004年3月8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儀參加人大湖北代表團全團大會。汪愛群發言說:“內貿企業也是您分管的。剛才您介紹自己的分工時,唯獨沒有提到內貿工作。”
吳儀笑了:“哎喲,你是不是有失落感?”
汪愛群點點頭:“作為來自基層流通企業的代表,衷心希望這一塊能得到重視和大力支持。”
吳儀關切地問:“中百在城鄉有多少個網點?”
聽了汪愛群的回答,吳儀點頭說:“內貿工作確實也是我分管,歡迎多提意見。”對汪愛群提出的希望國家能重點扶持優質國內流通企業的建議,她還特別說了一句:“請你會後寫一份正式報告給我,只要是合理的,相信一定能很快得到解決。”
“鐵娘子”語錄
●我在明年兩會後會完全退休,在我給中央的報告中明確表態,無論是官方的、半官方的,還是群眾性團體,都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希望你們完全把我忘記!
——2007年12月24日,吳儀出席會議時說。
●我們是在同強盜談判,請你們回去看看你們的博物館里的展品有多少是從中國搶來的?
——在我國入世的談判中,美方代表出言不遜:“我們是在與小偷談判。”吳儀義正辭嚴地反駁。
●我現在每年收入12萬,這還包括保姆費。我相信你們都比我拿得多,我希望在座諸位要廉潔,只拿該拿的,一定要拿得正當。
——2007年12月24日,吳儀在中國國際商會會員代表大會上勸誡企業人士廉潔奉公。
●幹部們給我退下去,農民朋友們走上來。
——在一次考察血吸蟲病態勢時,剛下到基層就被一幫官員圍住,她高聲喊道。
|